为什么歼十的生产线要移交给贵飞?
成飞生产线火星子都要抡出来了,还能怎么办?
大家对歼-20的年产量没有足够的认知,更对一架顶级五代机的生产难度没有足够的认知。
要知道2023年歼-20的年产量是70架,2024年的产量则可能达到80-120架(简氏数据,不保证真实。现在看来这个数字甚至保守了)。相对来说,F-22的平均年产量是24架左右,而F-35最顶峰的产量是134架,今年产量则是36架(实际一架也交付不了),歼-20的产量马上就追上肥电的巅峰产量了,这可是顶级五代机对经济适用五代机的对比啊。
还脉动生产线呢,脉动个头啊,直接拉满都满足不了空军的需求。为什么歼-35几经折腾,最终落户海军,原因至一就是成飞的产能真的到头了。
而相对来说成飞扩生产线需要时间,配套设施需要时间,培养工人也需要时间。在以上这些完成之前只能拼命压榨现有产能,结果就是所谓生产线都抡出火星子来了。据某些成飞工人透露,现在收入真的很可观,而人也真的快受不了了。
顺便说一句,沈飞现在同时生产三到五个机型(关键是你怎么看J-16和J-16D、J-15和J-15T),一年的交付数量也超过100架了(估计为104到108架),也基本属于满负荷运作,要知道世纪初沈飞产量(还不是交付)只有19架。
说完成飞再说贵飞。有回答说贵飞转产歼-10是因为自己快活不下去了。实际上贵飞作为一家传统生产教练机的公司,其实活的相当不错(实际上国内各大飞机制造公司最近活的都不错)。
贵飞山鹰作为新的飞行员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大规模装备海空军,有传言说还要改弹射舰载教练型,更何况山鹰已经出口成功,你说贵飞活不下去,纯属胡说八道。
所以成飞把歼-10的生产任务交给贵飞,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已经爆产能了。而歼-10系列国内基本已经没有需求了,现在维持生产线完全就是为出口服务。而出口战斗机,真的不需要满负荷运转,因为你需要平衡海外订单数量和维持生产线基本运转的平衡点。
所以即使抛开成飞和贵飞的关系,在成飞沈飞全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重要性并不太靠前,同时具有战斗机生产经验的贵飞是承接歼-10生产任务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