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总统山未被建成,以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成就,会在总统山有一席之地吗?
类比一下的话,老罗斯福的成就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想托关系给你安排一份国企铁饭碗工作,但你坚持出去读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十年以后那些当年选择拿铁饭碗的高中同学都下岗了跑到你手下来打工。
小罗斯福的成就则相当于:你读大学期间遇到了一场很难的考试,大多数人都挂了,但你考过了。
总统山上那四位除了华盛顿是开国元勋加成,另外三人的成就都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在可以选择躺平享受安逸生活的时候,他们偏偏选择了最艰难、最具有挑战性,而收获也最丰厚的道路。
美国刚建国时民间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就是觉得独立成功了我们总算不用给帝国交税了,以后世世代代安心种田就完事了,很多人甚至主张十三州各自为政,不用成立什么联邦。而杰弗逊则告诉他们——躺平种田没前途,我们的昭昭天命是征服美洲。
林肯时期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分岔路口,当时南方庄园主们的观点其实能代表一大类人: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农业资源,那就应该靠山吃山,反正脏活累活都有黑奴干。欧洲人也都喜欢我们卖他们棉花和烟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做好农业国,对外能有个好名声,对内大家都清闲自在,何必要吃工业革命的苦而且还要把欧洲老爷们都得罪了呢?
——注意到了吗?上面这些恰恰是很多拉美国家的理念。假如当年内战北方没获胜,那么今天的美国很可能就是个大号墨西哥。而现实中美国能成为霸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种观念的庄园主们要么被林肯用物理手段干死了,要么被摁着头搞工业化。
至于老罗斯福,19世纪末美国在世界上的处境和现在的中国很像——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在国际贸易中却缺乏和工业实力相称的话语权。全世界大部分原材料产地和市场都被几个老牌殖民帝国把持着,你辛辛苦苦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却总是面对高关税、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导致硬实力无法变现成实实在在的生活水平。在当时的美国,主张应该对欧洲列强妥协、主张缩减军费给大家发福利的观点并不少见——一如2018年贸易战爆发后知乎很多人的言论。
而老罗斯福表示,什么妥协,什么裁军,统统滚一边去,美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盟友,一个是美国陆军,一个是美国海军。什么欧洲列强,外强中干的玩意,你把他们用物理手段干翻了还怕没市场?
如果真要把罗斯福叔侄二人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小罗斯福上台时美国已经沿着他舅舅定下来的路线走下去了。小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面对二战,其实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没有选择对人而言未必是坏事,如果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就算前面有再多的坎坷你也只能坚持走下去。
而老罗斯福则不同,他有选择,他可以选择安逸,可以选择通过国家层面的妥协和让利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但他却选择了挑战。人在有退路的时候选择挑战,其实需要更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