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回应集采药质量疑问,称「存在问题会及时解除采购协议」,超低价中标的集采药物如何保障质量?
简单说一下,不要来人肉我。我这个号,实在是说了太多人的坏话了。
因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标准被改过了。
过去呢,要求是“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就是仿制药也要做临床的二期三期实验,数据拿出来跟原研药比,至少也有80-90%,才能过关,正式上市。
后来呢,某些部分和群体,以“加快药物注册速度,消减药物申请堰塞”为由,大幅放松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标准,从“疗效的一致性”退化到“成分的一致性”。
在新标准里,临床的体内实验也可以用体外细胞实验代替,参比制剂也从“原研药”退化成“任意上市药物”,甚至连辅料审核从“国家药监局”变成了“各地药监局”。
假定原研药是1,仿制药效果为80%就通关的话:第一个上市的仿制药0.8,然后第二个上市的就会变成0.64,第三个上市的就是0.512了。
更别说体外细胞实验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至今都是黑箱,他体外的结果怎么能和体内比呢。
【我举一个例子,关于复旦大学当年做结晶牛胰岛素的“笑话”,大家就理解体外实验的问题了】
--
都知道“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新中国挑战世界科学高峰的第一个highlight。但是,这个项目下,除了中国科学院几个研究所之外,北大、复旦都有各自的团队在做。
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有两条长长的肽链结构。北大和中科院合作,两方各做一条肽链,最后拼起来。复旦呢,则是号称自己两条全做了。
做了几个月之后,复旦大学第一个跳出来宣布自己合成了“具有活性的牛胰岛素”:就是把一滴溶液滴在青蛙的心脏上,那个心脏就跳了一下。
啊哈!这么厉害,大家佩服啊。但是复旦把自己的路线一公布,其他人都做不出来。这不能复现啊,那就别怪大家质疑他了。
质疑之后,有人就发现复旦团队的做法:是把合成产物溶解在醋酸溶液里,然后用溶液去滴青蛙。
哦豁!是醋酸溶液就能让青蛙心脏出现应激性跳动的!复旦那个合成产物,根本就不是牛胰岛素!那东西根本就没有任何活性。
那你还牛什么?!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复旦解散了自己的团队,从此再也不提这一茬了。
最后的最后,还是中科院的有机所、生化所、北大,组了几百人的大团队,在有机所肝了几百步的实验,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确重现,总算把结晶牛胰岛素做出来了,并且是水溶液就有活性的!
--
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嘲笑复旦,而是跟大家说:
“体外实验的机制跟体内实验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不能把体外实验的结果等同于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