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固体发动机火药要由人工雕刻?
工业这个东西很几把无聊。
我自己石化天然碱都干过。
我自己认为的高光时刻有几个,我描述一下:
第一个,新鲜的大学生,质感粗糙又结实的蓝色工衣扎在腰间,一身比厂里大姨们还要雪白细腻的皮肤,隐约透着肌肉的轮廓,烈日下,手中一把大锤,高高举过头顶,大锤砸下时的震动,雪白细腻带着肌肉轮廓一起颤动,身上的汗珠四散飞溅,帅的————But,这是生产事故,紧急处理外溢凝固的废料。
第二个,光影斑驳的钢结构下,一群人面色焦急,又手脚麻利的把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围在中间,帮他穿上沉重的橡胶衣,背上正压式呼吸器,戴好呼吸器的面罩,带上崭新的风镜,臃肿的穿戴让本就壮实的年轻人像个古代的将军。
然后一群人围着帮他穿戴好装备,检查好装备和细节,一群人默默的拍拍他的肩背,最后是他入门时关系最好的两个师傅,过来呼噜一下他的头,在漫天炽热的碱尘和巨大的噪音中,摘下口罩,凑在他的耳边,大声喊一句,注意安全。
然后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冲进碱尘的中心。
外面人在徘徊在等待,几十分钟过去,年轻人从碱尘中走出,进去时黑色的胶衣,黑白相间的呼吸器,蓝色的工装,黑色的发,透明的眼罩,全被匀称的染成了白。
迎着他的,是三根消防带冲出的水龙,和失去了源头,逐渐飘散的漫天白色粉尘,找个好角度拍摄,这他妈就是修仙啊。
但对不起,这还是生产事故。
事实上,这个年轻人工作时95%的工作内容,是坐在中控,隔几分钟扫一遍一百六七十个控制参数,系统三道介质线稳定,就什么都不做。偶尔点一下鼠标选中某个阀门,按一两下键盘调整一下开度,敲个回车确定。
再要不就是打个电话,给热电之类的配套车间打个电话要求蒸汽压力温度大点小点高点低点。
其他时间调戏调戏妹子操作员,或者跟其他臭男人吹吹男人之间油腻的牛逼。
后半夜没人的时候,把脚翘在操作台上摇晃,嘴里叼着烟,妹子操作员的嘟囔和偶尔的小推搡全当打情骂俏。
中控室的楼梯口响起脚步,会油腻的瞬间把烟头藏在掌心端正坐好,看到是调度员就笑眯眯给个wink继续叼着烟歪着。
看到是车间主任马上狗腿的上去递根烟,然后继续歪着。
只有纠察组来了会端正一会儿。
毕竟说着再牛逼,那哥们那会一个月就八千多,手里的技术又硬,油腻点又怎么了?
你来给这种年纪轻轻就一身油腻气息的人拍片子,总不能24小时待命,拍人家怎么叼着荧光棒从人孔爬进三层楼高的设备,差点死里面吧?
总不能拍一群人抱着几百页一本的设备说明书和几百页的工艺流程猛啃吧?
总不能拍出人的阅读和思考吧?
所以真就没啥可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