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选择了 67W 而非 65W?

发布时间:
2025-02-01 16:00
阅读量:
4

当年60-70w档位的快充是oppo领头干的,小米是跟随者,他们两家非常有默契地选择了65w,65w还是pd快充的档位,以后的机器既可以兼容pd,也可以只搞私有协议,功率一致,进可攻退可守。

小米作为跟随者差不多比oppo晚了大半年,不过小米是先做120w双电芯,再把120w拆出来做单电芯65w,65w方案还没来得及上机器,但是65w的快充头已经做好并且开卖了。

在小米开卖65w充电器之后,出65w档位的设备之前,有一家知名通信企业推出了本质上是33w plus的66w快充。嗯,小米比较幸运,65w方案推出得晚,顺手整了一个33w pro max扔手机上,就是67w的方案,小米67w充电器实际上是65w兼容67 w,不是正常的高功率兼容低功率。

后面ovm三家一起把快充拉到120w档位,那家知名通信企业就赶不上了。


讲一下各家的快充技术路线吧。

当时65w快充有两种路线,一种是20v及以上高压方案,一种是10v左右的低压方案,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20v的方案研发成本高时间久,但是突破后可以直接用于100w以上的充电技术,10v的方案研发成本低突破快,但是做到65w基本上耗尽潜力没法再突破了。

oppo华为选择的是10v路线,因为两家本身就有快充基础,做65w并不费功夫。而小米 pd选择战未来,小米的快充研发起步非常晚,别人家都用上40 w 50w了,小米才将将跟着高通把快充升级到27w,这中间的差距想追要追很久。小米选择跳过40w-70w的区间,直接做百瓦功率以上的快充研发,通过技术下放的方式覆盖低区间。

之后小米就成功了,一下子从充电技术落后的追赶者变成领导者。技术从低点往高点突破很难,突破高点技术之后再向下兼容就很容易,小米的90w 65w方案都是基于120w技术阉割,这也是小米充电器兼容性好的原因,都是同一套方案出来的东西,调下档位就能满功率运行。

oppo的65w方案是经过多年迭代后的产物,先是22.5w快充迭代到44w,再把44w的快充方案改成双电芯做到65w,实际上这套方案的功率可以做到更高,但是对线材要求太高,oppo后面按这套方案做了80w快充,电流高达7.3a。

华为的66w方案和oppo技术路线相似,但是华为没有oppo那么厚的技术底子,只是把33w的方案简单改改做成66w,所以标称更高,充电效率反而不行,而且潜力耗尽路线走到头了。

小米的67w和某个66w用一样的技术路线,标称功率高1w。67w档位的实际充电效率和某66w差不多,所以小米67w充电器大多用20v3.25a档位工作,这个档位效率更高。

后面小米的低压路线就停止迭代了,oppo在低压路线迭代到80w功率,华为在66w功率之后转向高压路线。(评论区说oppo低压路线做到了10a以上,牛逼)

我觉得快充领域最牛逼的是oppo,低压大电流的路线硬是被迭代到80w,高压路线也一直比小米强。当然某家不能提的公司低压方案比其他家都差,高压方案居然连标称功率都追不上,当初的小弟都比他强。而快充并非很难的技术,但是好的方案更贵,追不上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省成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