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建国初期选择优先发展轻工业,结果会如何?
结果就是农业全面崩溃,真正陷入永远无法自拔的饥荒泥潭。
几个常识:
1、
货架上不会长粮食,单产和耕地有多少决定了产粮多少,耕地总面积*平均亩产=粮食总产=人口*人均粮食;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常识。
前三十年,因工业原料需求增长,棉花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从不到2亿亩增至4.5亿亩,粮食作物占比由约90%降至约80%。粮食播种面积几无增长而人口大增,人均粮食的增长只能依靠单产增长。
中国1949年粮食单产68.6公斤/亩,总产1.1亿吨,人均粮食209.0公斤;30年后,1979年粮食单产185.7公斤/亩,总产3.3亿吨,人均粮食340.5公斤;再30年,2009年粮食单产326.2公斤/亩,总产5.4亿吨,人均粮食404.2公斤。
当年的中国竭尽全力地开荒,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依然无法遏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1949年中国人均耕地3亩,25年后即降到2亩,再10年后下降到1.8亩;幸而这时亩产已经提高到240公斤/亩,粮食总产4亿吨……否则,必将面对2亿吨以上的粮食缺口。
而世界粮食总产1979年才13.5亿吨,1984年16亿吨;近年全球粮食交易量在总产超过30亿吨的情况下也才4亿多吨;高达2亿吨以上的粮食缺口即使现在的全球市场也无法保障供给;并且,尚未工业化的中国能有多少矿产原料、农产品、手工制品去换汇购粮???
尚未工业化的中国面对高达2亿吨以上的粮食缺口——这就是永远无法自拔的饥荒泥潭。
2、
没有科技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以“单产增长”为标志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这也是基本常识。
达到全国平均亩产近百公斤的中国,已经是农业社会巅峰,也触及了农业社会的天花板:
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没有工业化和科技的帮助,再高的积极性、再多的劳动投入、再精细的耕作管理,单凭传统手段全国平均粮食亩产突破农业社会天花板是绝无可能。
最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
化肥产量0.6万吨(折纯)、农药产量约等于零、钢产量16万吨、发电量46亿度……粮食总产就只能有1.1亿吨;
化肥产量1086万吨(折纯)、农药产量54万吨(原药)、钢产量3448万吨、发电量3006亿度……粮食总产就能有3.3亿吨;
化肥产量5404万吨(折纯)、农药产量209万吨(原药)、钢产量57218万吨、发电量37147亿度……粮食总产就能有5.4亿吨。
并且
就如高达2亿吨以上的粮食缺口是即使全球市场也无法保障供给,单单以百万、千万吨计数的化肥、农药也同样是即使全球市场也无法保障供给,甚至为生产这一数量级的化肥、农药所需的“三酸两碱”等数百上千种、海量的化工原料也是即使全球市场也无法保障供给的。
所以
中国巨大的消费规模和重工业内部广泛紧密的产业关联决定了,我们必须拥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中国不可能依赖进口海量的“三酸两碱”、钢铁、化纤等原料去建设一个悬在空中的轻工业。连技术含量最低的基础工业生产都不能自给自主的“工业大国”注定只能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空中楼阁。
3、
更何况,不那么简单、粗暴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系统性、社会性工作。
农业生产水平突破农业社会天花板,没有广大普通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普遍学习和掌握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虽然现代农业实质上就是化学农业、钢铁农业,但是,“农业的工业化”并不仅仅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单纯农药、化肥、农机等的产量增长。“农业的工业化”至少应包括农药化肥农机农膜普及、良种培育推广在内的农科研发推广,农民受教育水平等等,尤其是对旧的农业农村体系(诸如:宗族制度、种姓制度、地主制度等)的摧毁和破坏也必须列入其中。
“工业化”的实质,是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的过程。
“工业化”的基础,是土改,是“扫盲”运动,是农技推广,是《婚姻法》和妇女解放,是建立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和农村基础医疗体系,是建设农产工业原料基地,是摧毁宗法和地主制度,是对原有农业社会基础的彻底改造。
对原有农业社会基础进行改造,和包括重工业体系建设在内的工业化进程,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果对原有的农业社会基础的大改造不成功——也就是说,如果依然是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工业原料基地没有建设,农药化肥及农业相关技术没有推广,农村的市场没有建立,农村基础教育体系不能提供具一定文化的海量劳动力——工业化就不可能启动和推进。
自然也不会有以“单产增长”为标志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70年代后粮食增产是包产到户的功劳还是袁隆平的功劳?基于以上
所有认为:
中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就是不尊重经济规律的“瞎胡闹”;不管基础、工业、教育……再怎么一穷二白但“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能一夜暴富,天上落馅饼地上没陷阱……
所有认为:
列强有了青霉素中国的人均寿命就会“自然而然”地自己提高,列强有了合成氨中国的农业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自己提高,列强有了坚船利炮中国的国防力量也会“自然而然”地自己提高……
所有认为:
只要当年在和平之后、土改之后不“瞎折腾”,农村就是一片自耕农的田园牧歌,滴汗不流、滴血不淌、分文不花、一夜躺平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能生产并推广数十上百万吨各类良种,就能年产数千万吨化肥、农药……“自然而然”地全国平均粮食亩产就能突破农业社会天花板,达到之前的5倍多……
所有认为:
庞大但落后的工业体系就毫无意义是“是一堆破铜烂铁”;每年0.6万吨化肥零吨农药61万吨钢46亿度电6.1万中学毕业生,和每年1086万吨化肥54万吨农药产量3448万吨钢3006亿度电726.5万中学毕业生,完全是一回事;甚至“因为质量太差”认定726.5万中学毕业生还不如6.1万中学毕业生、3006亿度电还不如46亿度电……的……
全都是非蠢即坏。
问:
若建国初期选择优先发展轻工业,结果会如何?
答:
结果就是农业全面崩溃,真正陷入永远无法自拔的饥荒泥潭。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农村的乡村振兴的根本怎么建设,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
春过雪消:为什么连续1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平常都说印度的缺点,有没有人普及一下印度的优点及优势?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春过雪消:中美博弈的最终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