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了东风41,那么东风31AG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
2024-10-15 00:28
阅读量:
16

这是东风31:

这是东风31A:

这是东风31AG:

后者和前两者其实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武器了。

东风31因为出现了郭万钧泄密事件,所以数据性能被美国完全掌握了。

很多人对于郭万钧这个层次的人和战略武器泄密的理解有偏差,总是把他想像成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实际上郭万钧泄密要比别连科严重太多了,他清楚东风31的研发技术路线选定、技术攻关重点、上下游配套产业,简单说他这个位置的人,对战略武器整个产业链条都有所了解,与他知道的这些相比,31本身的技术数据泄露反而是比较轻的危害了…

这也是现在很多网友对于31系看轻的原因,这并不是什么“伪军迷”的问题,这是实打实的严重泄密导致的信心不足,非常正常。

但是,重点是但是:

90年代开始关注军事的老军迷都知道,31的性能并不出色,甚至于在90年代的时候让不少军迷都对我国的战略武器水平都产生的严重的低判,毕竟拖曳式机动,陆基8000公里射程,这怎么看都属于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知道同时代41是平行研究的,而且研制进度也很快,作为更高级别的战略武器,甚至出现了“弹等车”(载具研制落后了)的情况。而且现在我们知道,31用不太准确的形容算是备胎上位,顶替的是下马的两级液体燃料弹22(22成功地解决了液体燃料弹小型化,其实有非常重要的技术地位,但是下马了所以所知不多),在尽快满足我国二代战略武器需求的情况下赶出来的31其实技术状态也并不算理想,主要是解决个有无的问题。当时很多战略武器相关的技术攻关没有完成,苏联刚完犊子,我们救回来的专家还没开始发挥作用…白板31这条线,实际上后来从31A开始就断了,AG应该算作41的路线结果,所以郭万钧泄密就是处在技术爆发前,他泄密构成的影响后来由于技术爆发和科研路线更迭被消弭了。

简单说,31是在一个牵引车拖曳机动的、单弹头的、射程只有8000公里的白板技术状态下被泄密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实际上纯粹的东风31A把射程提到11000,已经够美国头疼了,更远的射程意味着你多出来了机动余度和更大的打击范围,相应的美国的预警和弹道预判也要做出更改。本身战略武器的防御就是一门显学也是半门玄学,在那个年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不是雷达,而是负责寻找发射阵地的卫星和间谍,而且由于当时侦察卫星的技术还远没有现在成熟,地面上跑腿的间谍可能作用还要更大一些,所以你跑的范围增加1000公里,对于情报系统已然属于上难度了…

但是31A还是有他的缺陷,主要还不是多弹头,是他那个半挂车拖曳的机动方式,这种机动方式非常落后,他只能沿铺装公路机动,没有多少越野机动能力,而且负责拖曳的半挂车本身也没有多少后勤支持能力,所以31A作业需要有后勤保障跟随,要锁定31/31A的发射阵地,沿着公路搜索大型车辆就可以了…更枉论31A的时代侦察卫星技术也发展迅速。

所以诞生了AG,AG的革命性技术有四点:

1,一体化发射车,机动能力非常强,可以越野机动,他本身的后勤支持能力就很强,不需要太多的保障部队就可以机动发射。

2,多弹头,这个的优势就不用说了。

3,新的再入变轨技术,弹道更复杂。

4,射程12000。

这几样技术加持下的31AG,和31比完全是脱胎换骨,8轴16轮一体化载具的越野能力和保障能力,让对付31的侦察手段彻底失效,射程、弹道和多弹头的进步,都让针对31的预警手段失效,彻底消弭了郭万钧带来的泄密危害。

你说他叫31AG,其实他除了火箭发动机外,和白板31相比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

很多人以为一体化载具就是简单的把导弹从卡车拖板挪到发射车上,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他设计了一系列全新的技术,后勤保障只是最明显的一环,其他包括但不限于新的发射流程、新的部署方式和全新的响应速度…

总之一体化载具和卡车拖曳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技术。

评论区还是有人不懂一体化载具的特点…简单概括就是:

全轮驱动、全轮转向、自主行动、无需支持、长期出差、平台包吃包住。

至于41:

你可以发现41是一个玄学,41是,他确实存在,确实先进,看他的弹体大致也能推算出来他拥有全球打击能力,你知道我知道美国人也知道,但是就是他的具体性能,外界基本一无所知…

简单说,这是真正的秘不示人的发射架上的核威慑。

而AG属于可以发射一下吓唬人,他的作用之一就是用其强悍的性能提醒下诸位,那个叫41的更厉害…

至于多厉害?

那你自己想去吧,反正更厉害…

另外,不要看不起带字母的老家伙:

这些老家伙,60年了依然是核威慑最可靠的一环…

关键带字母,你都不知道他到底进化成啥样了,只知道他的确还是井下发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