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元实际购买力只有3-4元,却可以兑换7.2元?
以前很流行用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法来论证中国实际上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但是这个实际上就是个搞笑的算法。
按照这个算,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总量都要大进一步,而且有种“越穷进步越大”的特点。
比如说,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你吃午饭的时候的货币购买力,它这么算滴。
纽约人,一顿午饭,麦当劳巨无霸套餐,折合40元人民币,可以吃饱。
上海人,一顿午饭,一碗大排面,20元人民币,可以吃饱。
那么人民币的购买力就是美金两倍。
所以中国实际上的总量必需翻倍,妥妥滴超越美国了。
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问题。
第一,巨无霸里面是牛肉,大排面是猪肉,牛肉更高级。
第二,它不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大聪明要说美国牛肉瘦肉精,不科普了。国内的猪肉普遍抗生素超标,还有可能用地沟油,这种大排面,在美国可能非但卖不出20块,它要倒过来赔钱。
第三,人除了一般的衣食住行,还有高消费,比如苹果手机,国内比美国贵,这时候软妹币的消费力是不如美金的。但是,ppp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品占比,国内买苹果手机的人占14亿人很低,美国则是黑人单亲妈妈都用得起,所以苹果更贵的问题在算法里反而占比很低。
那么问题就很清晰了。
一个非洲穷国,恩格尔系数50%以上,吃肉的时候去森林里打一个猴子,扒了皮火上一烤,撒点盐就吃了,没有食品检疫,没有烹饪成本。他这顿高蛋白,可能就花了2块人民币(破猎枪一发子弹)。
那么他的购买力是上海人的10倍,他的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被大大低估了,你说他那里买个苹果手机要花两倍上海的价格,因为要靠走私。对不起,根据统计,他们那里没人用苹果手机。
所以ppp最后的结果,就是印度这种人工很低贱,老百姓大部分消费不起全球化产品的地方,购买力都显示被低估了很多,发达国家因为人工贵,工人蓝领福利高工资高,他们的服务贵,所以购买力都被高估了,欧元美元日元实际“不值钱”。
这就搞笑了。大家都懂,究竟哪种国家大部分人过得好呢?美国理发一次几十美金,上海几十人民币,最后可能差5倍,难道上海人的购买力是纽约人的五倍?不是的,是因为上海有全国各地的tony老师一起竞争谁的工资低,最后提供了这种很强的购买力,实际上不能表示这个国家有多公平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