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 996 干不过国外的 955呢?

发布时间:
2024-06-19 20:35
阅读量:
9

我亲身经历的事,轧制高铁铁轨的生产线上,最后一道工序是水平调整,也就是说100米的铁轨,经过最后一道轨制,将铁轨的直线度精轨调整至十几丝。

最后一道工序靠一对共4组水平调整伺候油缸来完成。

生产线是德国总包设计生产的,8条油缸德方提供了一台油缸备件。

结果正式生产不到半年,赶在春节前后开始陆续漏油了。

当时我负责抢修并查找油缸故障原因。

这种伺候油缸重一吨多一点,卖给钢厂的友情价96万多人民币一台。

油缸的一套密封2万多元,位移传感器一个也是2万多元。

贵还不说,关键是订货后快一年了都没有到货。

不过德国产品这个特性比较好,要么不坏,要么接二连三的坏。

还是要夸一下德国的品控,不像我们的产品,同样的一批产品,有的一用不久就坏,有的长时间使用都不坏。

经过我仔细查看和研究,这批油缸使用不到半年就坏了,完全就是德方的问题,不是设计错误就是加工错误,因为8条油缸都是一样的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设计错误还是加工错误。

在我的铁证下,德方承认是他们的问题,但是经过钢厂与德方限苦谈判,最终德方只愿意赔坏了的三套密封圈。

当时参加事故分析会的,除了总公司设备处副处长,分厂相关人员,外单位人员就是我和一个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纸上谈兵说是偏载造成的漏油,结果不为分厂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及现场维保人员认可。

而我的分析获得了分厂相关人员的高度认可。

原本的意向是由这个教授负责方案制定和设计的,结果最后他们决定由我全盘负责方案制定设计,并负责监控生产全过程。

插句题外话,教授与那个副处长是大学同学,但是由于责任重大,再好的关系也不如实力。

其实我们公司并不具备生产能力,但是铜厂从上到下都信任我,明确交待,不管我在哪里做,都必须监控生产过程,确保零件质量。

当然了,钢厂也不是没要求的,油缸上线使用满3个月为合格,6个月为优秀,可以获得钢厂任何一条油缸的生产维修权,不管多关键,但是如果使用不满3个月就坏了,则一分钱都拿不到。

缸筒活塞杆等主要零件都是外协加工的,就是这样,生产外协外购成本也只花了十万元,含密封圈不含传感器。

我负责设计生产的油缸上线使用了7个多月,在他们例行停产检修时拆了下来,结果非常好,起码还可以使用3~6个月。

最后钢厂给出的采购价只有不到30万元,连德方油缸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当然了精神奖励还是有的,给公司送了一面锦旗。

而我个人得到的就是吃了两次饭,一次是老板请钢厂现场人员吃饭,一次是公司相关人员在一起吃了一次饭。

外国955制造的油缸,一条卖96万人民币,中国制造的同样的油缸,质量更好,只能卖不到30万,而且钱都是老板赚了,996卖命的人什么都得不到,这就是国内996干不过国外955的原因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