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觉得公务员考试内容毫无意义?
刚毕业时候觉得行测申论没有意义
工作几年以后再看,确实是挺科学的选拔内容
常识部分考的是真常识,其实只有前面几道题考的是各种全会、讲话、名著等政治题,更像是考察基本的政治素养,后面更多的题更像是高中学科的大综合,物理地理历史文学生物全都囊括,一方面是考验知识储备量,一方面是考察对时事的关注。这些在工作中不是必需选项,但是是加分项,所以常识分数占比不高,出题范围广,复习难度大,几乎是明示大家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复习,全靠积累。
言语理解部分还是考察理解能力和文字功底。选词填空就是基本的文字功底了,能确保在工作中写材料不出错、少出错。概括主旨就是对一大段话的理解,重点是在一大段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挑出核心要素,这个技能在工作中太重要了,各种通知文件、领导交代的工作要求,都需要准确快速的抓到重点,以免工作上来就干跑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大篇幅文字的承受力,我是文科出身很习惯这种阅读模式了,但是工作以后发现很多人看不进去大段文字,看完后面就忘了前面,像是有阅读障碍,但是体制内大部分工作的发起点都是文山,大量的文件,不仅需要写材料的能力,更需要阅读材料的能力。
逻辑部分题型比较多,主要是考察逻辑思维。工作中不需要吗?太需要了。尽管大部分题目的场景看起来离工作实际很遥远,但是图形推理、逻辑判断都是最直观的测试逻辑思维的方式了。管理联考也考、智商测试也考,能够说明这个方式的普适性了。工作久了发现做管理类工作,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胜任力,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做每一件事的目的、前后顺序,理顺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再直观点说,比如让你开展一项你没做过的工作,你要知道都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达成目标,形成基本的方案,工作计划是依据什么,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参考别人扒的(虽然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人是这么干的),而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工作任务,梳理达成目标需要解决的困难,解决潜在的风险,协调好人财物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或者当你要做一项工作汇报,能否清晰有条理的说清楚自己在做的工作成果和困难,都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
数量部分考的是纯数学,确实不在我的领域内,因为从来都是直接放弃,可能就是为了考智商和是否接受基本学历教育吧。
资料分析看起来扯淡,其实上是最接近工作实际的。资料分析考察的从来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字阅读敏感度。资料分析也需要从大段的文字中快速定位到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简单计算。别看培训机构里各种复杂的技巧公式,但实际上考的归根结底还是增长、比重等基础问题,都是各项公告、通告中需要的常见数据。题目里一大堆数看得让人迷糊,放心工作中只会比这更让人迷糊,从几十家几百家上报的报表里,找出你需要的数,剩下的交给软件做好公式就好。资料分析题的目的从来不是让你计算准确答案,而是大部分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快速得到答案。(当然今年省考很变态,我理解是越来越卷的考公热潮下走向极端的表现)
最后就是申论。申论应用性很强,综合性也很强,是把阅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前面的几道小题基本就是总结要点,类似于在收上来的一大堆材料中写个总结这样的工作场景。大作文本质上还是来源于材料,脱胎于材料。背的那些名言警句、高光案例只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根源还是要理解材料观点,加入自己观点,写一篇“大总结”。刚毕业时候考申论都挺愁的,但是经历过多年职场的磨炼,考申论前心态完全变了,就像是中午领导突然安排个工作,写个汇报材料,给几篇没啥大用的参考文件,让下班之前完成。这场景不是太熟悉了么?就当下午加了个班。
面试部分不详细说了,曾经有个从来不关心考公的小伙伴陪我练面试,练了两套题之后他很惊讶的说,我以为公务员面试都是那种假大空的,没想到都是这么贴近实际的问题,大为震惊。
总体来说公务员考试就考两项吧,一个是考智商,看你大脑是否能高负荷运转,一个是考你能不能适应机关工作,体检就是看你身体是否能承受高负荷运转。
为啥考公卡线到35,也是有点道理,过了35要么智商走下坡路脑子转不过来了,要么身体走下坡路各种三高腰脱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