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这家公司伟大之处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4-04-18 12:48
阅读量:
23

暂先不论什么隐私、环保、人文关怀,只论产品方面,我认为是设计和功能的标准化/规范化

换句话说,某个设计或某个功能并不一定是苹果的首创,但苹果会给出一个完成度较高的范本,反过来影响友商的设计走向

再换句话说,友商或许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点子,但往往不能形成体系,得等苹果整合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框架,然后友商再为这个框架锦上添花

又换句话说,苹果做东西往往会在整个行业形成一些“标准答案”,友商做同样的产品时就会有意无意地按照标准答案做,导致产品的同质化

越说越抽象了,举几个例子吧

(叠甲:截止到此回答发布时间,纯血鸿蒙尚未面世,因此下文中暂时将华为划归安卓阵营,仅为简化表述,无需为此争议)

1.初代 iPhone,“重新发明手机”,直板触控大屏的形态+点按长按滑动缩放等触控动作,迄今仍然是市面上主流的手机的形态与操作逻辑,你屏幕亮度和调光频率再高,相机模组再大,联名再多,也只是在苹果制定的基本框架上添砖加瓦,和初代 iPhone 依然没有本质区别

折叠屏算是跳出了初代 iPhone 制定的手机基本形态,但交互逻辑依然是同一套

2.耳机不是苹果发明的,蓝牙不是苹果发明的,但是 AirPods 一出,友商的耳机的形态都变成所谓的 TWS 了,无需多言

3.自从 iOS7 开始,app 的启动、退出动画变成了“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启动时 icon 逐渐放大,变成 app 界面铺满全屏,退回 home 时整个界面缩小变回 icon ,整个 GUI 的变化是连续渐变的,且有明显的层次关系,home 为最底层,app 图标及界面为中间层,通知/控制中心为最高层,底层会被高层遮挡

时至今日所有的安卓 UI 都变成了这样的标准答案,区别只在于背景的模糊缩放效果、icon 放大的填充算法等

不妨拿出你的古董安卓机,看看以前的动画是什么样的,各家都不一样,主打一个百花齐放,例如曾经的氢 OS,我没记错的话 app 启动和退出的动画是从屏幕底部向上插入/向下抽离

4.小米 MIX 提出“全面屏”后,各家纷纷跟进,但整个安卓阵营除了魅族外没有一家思考过高屏占比下新的交互,要么固守着三大金刚,要么延续着从魅族那抄过来的 mBack,留个大下巴放腰圆键,直到 iPhone X 带来了全面屏手势

网友们为了给苹果找爹,搬出了老古董 Palm,然而发现苹果的全面屏手势和上述提到的动画效果完美适配,app 界面还是跟随手指运动的, iOS11 的动画还是非线性的抛物线轨迹,回退 home 时就像把 app 丢出去一样,优雅自然,是一整套逻辑自洽的方案,完成度很高,很难相信不是提前设计好的

又一套标准答案出来了,现在各大安卓 UI 的交互是啥样的我也不必多说了

安卓阵营新引入的左右两侧均可侧滑返回算是标准答案上的锦上添花,尽管这个侧滑返回本质上只是返回键换了个触发方式,滑动动作完成后才执行返回操作,不像 iOS 那样完全跟手,但确实更好用…iOS 的侧滑返回为了视觉上的连续和跟手,仅能从左至右滑动,手感也有点奇怪,且不是所有界面都可用

此处再容我多句嘴,全面屏手势有个很重要的控件,即小横条,而安卓们虽然模仿了 iOS 的小横条,但抄作业依然没抄明白,小横条可设置为隐藏,开启后则始终常驻底部,甚至在 home 界面也要显示, 拖拽 app 窗口时小横条也不跟随运动,在某些界面小横条甚至不能完全沉浸,由此可见安卓的小横条本质上只是三大金刚换了个外观,单独在底部划出一块空间用于显示横条的样子,不受 GUI 层次关系的影响,而非 iOS 那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附着在 app 界面上、用于拖拽 app 界面的“把手”…安卓们看上去似乎至今都没搞懂 iOS 为什么要做个小横条,其深层逻辑是什么,只是机械地照着样子做上去,但是我不信我一个普通消费者稍加观察就能注意到的东西,各大友商难道看不出来?

5.iOS 引入桌面小组件后遭到一众网友嘲笑,说桌面小组件这种东西早就是安卓玩剩下的了

但是请你稍微观察一下,此前安卓的桌面小组件形状各异,千奇百怪,毫无统一的设计语言,整个桌面十分凌乱,点击小组件启动对应 app 的动画更是灾难级

iOS 的 widget,本质上是个大号的 icon,所有组件均为规范的风格一致的圆角矩形,整齐划一,点击启动对应 app、回退 home 也是标准的“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和 icon 的唯一区别在于,widget 的面积更大,因此可以显示更多的信息

我没记错的话,第一个跟进者好像是初代 OriginOS,整个桌面 widget 化,图标即组件,组件即图标,R 角一致,风格一致,动画一致,区别只在于大小和长宽比,vivo 称其为“原子组件”。锦上添花的是,原子组件的尺寸更为灵活多样,而且用户可以直接在原子组件上进行一定操作,无需进入对应 app。第二个跟进者是鸿蒙,华为对此的改进是可以直接在 app 图标上滑预览小组件的样子并添加到桌面,无需进入桌面编辑状态

如今,在苹果的影响下,各大安卓 UI 的桌面小组件已经比之前规范了很多,各路第三方 app 的桌面组件也都规矩了,甚至专门出现了“万能小组件”这样的 app,充分满足用户对功能、信息展示、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

6.iPhone 15 Pro/Pro Max 整了个新活,叫灵动岛

一向喜欢找爹的网友马上搬出了荣耀 V20,且先不说类似的实况显示功能早在 iOS7 就有了,可能他们以为别人都没用过 iPhone 5s 吧…更何况 V20 上那个小胶囊顶多算个彩蛋,并没有形成气候,我认为安卓阵营第一个完成度较高的实况提醒是 OriginOS 的原子通知

灵动岛本意是修饰挖槽,结果修着修着最后在答辩上雕了个花,从 UI 到交互逻辑到动效完成度都很高,把一个小小的实况信息功能做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唬得友商们哪怕没有挖槽也要硬整一个,于是鸿蒙的实况胶囊(不确定是不是叫这个名字)、ColorOS 的流体云、HyperOS 的“灵动额头”纷纷上线,虽然各有不同,但总体大同小异。讽刺的是,荣耀被网友拉出来当爹,然而别家至少和苹果有一定区别,MagicOS 反而是目前唯一一个几乎对灵动岛全盘照抄的…

7.手机+平板+手表/手环+笔记本等的产品布局以及多设备之间的协同联动,这个不必多说了,苹果做啥别人就跟着做啥,不过华为现在大有后来居上甚至赶超之势,做出了很多诸如多屏协同之类的新东西

以上只是苹果对电子产品行业施加影响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其他不起眼的小细节,不妨看看你自己的手机,诸如设置、短信之类的第一方 app,标题是否位于左侧、大号字体加粗且有大面积留白,页面滚动时标题和留白再缩小?你的相机界面,拍照按钮是否只是一个白色的圆或圆环,没有其他图案?(除了哈苏联名的 oppo/一加是橙色圆)你的通知/控制中心,是否有类似毛玻璃的模糊效果?你的通知栏,是否随时适应当前界面的底色以完美沉浸?你在相册中查看大图时,是否在照片上向下一划就可以返回缩略图界面?

如今苹果的竞争力大不如前,踩苹果也成为了国内舆论的政治正确,但作为一个关注了手机圈十年有余的普通消费者,我一路见证了手机乃至其他相关电子产品的发展和迭代,确实深感苹果的设计风格和规范对整个业界的渗透之深。苹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回答几个问题,我们要做哪些产品?每个产品要做成什么样子?每个 UI、 功能和交互该怎样设计?苹果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以其独树一帜的审美和思考,小到一个特定场景的动画效果,大到整个产品线,不断地创造“标准答案”,不断地修正、引导、规范着友商的设计和布局,形成通用的行业标准,让数码博主一遍又一遍地说“好的东西都是趋同的”,这便是我认为苹果在产品层面的“伟大”之处。或许友商会灵光一现,做出一些新颖的或实用的东西,但终究没有苹果的号召力,往往影响力有限,直到被苹果吸纳、重整、带火,这个设计才爆发出第二次生命,在业界迅速普及

尽管如此,安卓厂商创作的标准答案其实也不在少数,在这方面,我心目中最接近苹果气质的是曾经的魅族和锤子。

魅族的小圆圈+SmartBar是多少数码爱好者心中的白月光,可惜魅族话语权有限,没多少第三方 app 愿意适配,随后调整思路推出的 mBack 终于爆火,一度成为非全面屏时代安卓手机交互的标准答案,腰圆键成了除苹果外几乎所有主流品牌机型的标配。全面屏时代来临后,魅族将腰圆键做成了显示在屏幕内的小横条,效仿苹果用线性马达模拟机械按键的触感,十分精妙,但终究被影响力更大的、更为优雅的全面屏手势盖住了风头,如今这种交互已然没什么存在感了

此外,深色模式、全套的游戏助手、小窗等都对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有意思的是,Flyme 作为小窗的首创,其“即用即走”的逻辑却没得到普及,反倒是 MIUI12 打通了包括小窗在内的 app 界面的各种存在形式,彼此间可以无缝变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了安卓阵营小窗功能的标准答案

SmartisanOS 也不遑多让,大爆炸、一步、闪念胶囊等当年都让人眼前一亮,其中大爆炸最为普及,成为安卓阵营识屏功能的通用模式。但自从 iOS 可以直接复制相册里图片的文字后,这种更为直观的模式与交互便成为了新的“版本答案”,大爆炸逐渐被替代

时至2024,魅族和锤子早已没落,最有潜力去制定行业标准的是华为。例如,Mate 20 Pro“主长广”的三摄焦段配置已然成为业内不成文的规定,顶多再加一颗超长焦,这套方案影响力之大,以至于苹果都不得不遵守;多屏协同、超级终端的 UI 和交互也都非常直观且符合直觉,在我看来是好的设计,等等。如今华为的手机产品设计越来越有辨识度,鸿蒙系统尽管到处泛着果味,但也不乏自己的亮点。希望国产厂商再接再厉,持续开发实用功能,革新系统交互,引领用户审美,创造“标准答案”,充分把好的设计和体验带给广大消费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