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杨戬以反派形象登场,明明有很多正面经历为什么他在影视、游戏和文学方面总以反派身份出现?

发布时间:
2025-04-05 06:40
阅读量:
14

因为剧情总需要猴子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个对手选谁呢?吴承恩一开始选的是哪吒。十万天兵本是由李靖哪吒带队的。

但哪吒不适合做反派,因为哪吒前期,本就是个反派,闯祸大王。哪吒的故事,简单说,就是太乙真人教导哪吒改邪归正的故事。如果他在《西游记》里还做反派,不就白改邪归正了吗?

哪吒是灵珠子转世而成,灵珠子最初是元始天尊的一块宝石,后来当作礼物送给了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对其爱不释手,每天对着石头诵经,逐渐生了灵根,化成人形。

由于是心爱的至宝所化,太乙真人对他特别纵容。要啥给啥,火尖枪、风火轮、乾坤圈、混天绫,连太乙真人背上的两仪剑,本来都给了他。

这里的关键信息是,灵珠子投胎之前,他就已经是太乙真人的徒弟了。所以太乙真人收李靖家三儿子为徒这件事,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偶然因素。一切“巧合”,都不是巧合。

灵珠子出师之后,就当了女娲的护法童子。

为啥转世?

因为贪玩,私自放跑了女娲的九尾狐,被贬下界,才投胎到了陈塘关。

也正是他放跑的那只九尾狐,附身了苏妲己,祸乱朝纲,导致天下大乱,才有了《封神演义》的故事。

转世成哪吒后,仍然不是个省油的灯,大闹东海,打死了诗仙敖丙,又引发了水淹陈塘关。

敖丙后被封神为华盖星君,华盖星会下凡转世,前三次投胎成了曹植、李白、苏轼,涉及此话题的大多数书里都是这么写的。至于第四次投胎在哪,就众说纷纭了。

在中国神话体系前半部分,其实是没有神的。无论哪派,全是以盘古开天辟地作为起点。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广为流传的版本里,忽略了太多细节。分析这些细节,你就知道,中国神话故事的前半段,并没有神。

盘古死后,元神化成了三清,血液化成了妖,骨髓化成了巫。

三清法力最强,但数量最少。一共只有三个。也有说法是盘古的元神化成了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又从体内分裂出了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

妖族数量最多,但法力也最差。为首并列四个妖皇,不分大小。天皇帝俊、东皇太一、圣皇伏羲、娲皇女娲。

巫族自然就是单体实力比妖强,但数量比妖少。其中12个首领,跟妖皇实力相当,合称十二祖巫。

帝江、句芒、祝融、蓐收、共工、玄冥、强良、后土、烛九阴、天昊、弇兹、奢比尸

十二祖巫里这些巫,出自《淮南子》和《山海经》,但书里没有“十二祖巫”这个叫法,这个叫法是在网上查到,应该是现代人起的,用着比较方便,我就这么用了。篇幅所限,挑两个重点介绍。

一个是烛九阴,这厮介绍起来很简单,它就是《山海经》里那条烛龙。

另一个是后土,后土娘娘、又叫地皇、大地之母、地母娘娘。这位可就厉害了。她跟玉皇大帝合称皇天后土。又跟昊天上帝合称天父地母。佛教传入中国后,专门设计了一位地藏王菩萨,给她当贴身丫鬟。地府、城隍、山神、土地,四大体系共同的老板,幕后终极大Boss。是陆地上牌面最大的道教神仙,也是西天之外最大的佛。

清、妖、巫,这就是最初的三界,没有神。

神是怎么来的?姜子牙封的。

但封神只是外在表象,内在根源是清、妖、巫之间的权利斗争。

妖和巫为了争夺领地,打了几次小规模战争,难分胜负。最后三清出来当和事佬,双方临时停战,约定“妖掌天,巫掌地”,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最尴尬的却是三清,惹不起妖,惹不起巫,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生存在两强之间的夹缝中。能打有个屁用啊?抢地盘靠的是群殴。

巫妖本来都想要地,地上有山有水,可当时天上什么也没有,所以本是巫族占了上风。但停战之后,妖族逐渐体现出了一个巨大的优势——繁殖。

巫族没有繁殖能力,死一个少一个。长此以往,天平必然会向妖族倾斜。

停战没多久,妖族就逐渐壮大了。诞生了很多实力不俗的大妖。同样挑两个重点。

一个叫鲲鹏妖师,也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齐海大圣。没错,齐天大圣就是用齐海大圣改的。大圣二字,最早出自《庄子》,讲的就是鲲鹏:

海中之鲲,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鲲,非北海之大不能养成也。

另一个叫冥河老祖。他跟鲲鹏妖师是邻居,住在冥河。

总之,妖族逐渐强盛,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宫。对对对,没错,天宫是妖建造的。

建造天宫工程浩大,需要庞大的劳动力,然后就有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造人的参照物。。。男人的原型,是天皇帝俊。

女人的原型,是帝俊的二房,月亮女神望舒。她还有个姐姐,太阳女神羲和,是帝俊的正房。当然,虽说被称为女神,本质也是妖啦。

人是妖制造的,妖原本也并不吃人。天宫建成之后,人就在娲皇宫附近生活,俸女娲为母神。

第一个吃人的妖,就是鲲鹏妖师。他不仅吃人,也特别爱吃,还把人非常好吃这件事,告诉了别的妖。

别的妖听了很好奇,想尝尝到底有多好吃,就纷纷跑到娲皇宫附近抓人来吃。这在妖界本来也不算个大事,毕竟天宫已经建成了,留着人也没什么用。

但女娲的哥哥圣皇伏羲反对吃人,他看到人被吃的时候太惨了,动了悲天悯人之心。但也说不出个禁止吃人的理由。

于是伏羲就带着人类离开了天宫,来到了地上。教会了人类打猎、耕种等简单生存技能。地上是巫族的领地,妖族不敢擅闯,所以也就不用担心有妖吃人了。

当然,伏羲也是妖,即便是妖皇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留在地上,所以安排好人类之后,就回到了天宫。

人类到地上之后,不仅受到了巫族的庇护,也被三清注意到了。

三清对人类进行了一翻考察,发现人类没有元神,完全就是一坨行尸走肉,连话都不会说。

像三清、祖巫、妖皇这种级别的玩家,其实是死不了的。所谓死,就是肉体损坏,不能用了。但元神一直存在。

于是三清一合计,就对人类进行了一番升级改造,开发出了一种低配版元神,也就是灵魂。

太上老君又化身成老子留在人间,开人心智,传人道德,直到人类与灵魂完成匹配之后,留下一本《道德经》,便驾青牛拂袖而去。

正因为灵魂是由元神减配而成,才有了修仙一说,这是另一个话题,此处不展开。

前面说过女人的原型是帝俊的二房,月亮女神望舒。而她还有个姐姐,也就是帝俊的正房,太阳女神羲和对吧?羲和给帝俊生了10个儿子,就又产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10个小太阳偷偷跑出天宫,烤死了很多人,也因此引发了巫妖大战。

为了庇护人类,巫族的夸父打算抓住这些小太阳,结果反被小太阳给晒死了。夸父的好友后羿为了给夸父报仇,射死了九个,本来也要射第十个的。但东皇太一及时出现,情急之下为了救下最后一个小侄子,来不及考虑后果,祭出先天灵宝混沌钟,砸向了后羿。

前面那些,对于人类虽是灭顶之灾,但其实只是小妖小巫之间的打闹。可东皇太一出手,性质就不一样了,何况一出手就放了大招。大炮打蚊子,不仅砸死了后羿,也惊动了十二祖巫。中国神话史上规模最大的天地浩劫,就由此展开了。

至于巫妖大战嘛,篇幅所限,还是挑重点。虽然妖族比之前壮大了,但还是巫更厉害。

怎么证明?看战场变化就一目了然,巫妖大战前半场在地面打、空中打。后半场就是在天宫里打了。四大妖皇三个都失去了肉身,只剩下实力最弱的女娲。而十二祖巫有肉身的还剩四五个。下一波进攻,妖族必然守不住。

可就在这时候,巫族内讧了。因为十二祖巫里的水神共工生性残暴,手下有个叫颛顼的大巫造反了。令人意外的是,共工居然打不过颛顼。共工一怒之下,撞倒了不周山,也就是擎天柱。还把天捅出个大窟窿。这个颛顼,就是后来的北岳大帝。

接下来就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平洪水杀猛兽,斩鳖足撑四极,家喻户晓的版本已经比较接近完整了,略过。

总之,巫族虽然前期大获全胜,可在决胜前发生严重内讧,十二祖巫也纷纷失去了肉身,最后只剩后土一个。

故事到这里,通常应该是女娲和后土终极对决嘛。。。一开始也确实是照这样发展的。大地震动,山河位移,黄土卷着群山拔地而起,全都飞到天宫去了。

后土到天宫时,女娲因为补天,已经累的奄奄一息了。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干掉女娲。可她看到女娲所做的一切,大受震撼,被感动了。

女娲对后土进行了一番开导——抢地盘实在弱爆了,像补天这种丰功伟绩,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价值啊。

后土听完顿悟,认为女娲说得对啊。把女娲当偶像崇拜,成了脑残粉。从此巫妖和解,后土率领巫族退出天宫,撤回地上。

后土返回地面时,居高临下,望见了远方的北冥。里面有一条大鱼正在吞噬灵魂。。。

人类的灵魂毕竟不是真正的元神,无法像元神一样随意漂浮,想去哪去哪。

失去肉身后,灵魂会到冥河,随着河水漂到北冥。北冥最初是盘古的肚脐,盘古死后成了一个大坑,一开始是没有水的。

而鲲鹏妖师本来是一只金色的大鹏,喜欢吃人,但更爱吃人类的灵魂。自从伏羲把人带到地上,就吃不到了。太上老君给了人类灵魂之后,鲲鹏妖师就离开天宫,追着人类的灵魂,来到了北冥。

由于巫族内讧,十二祖巫里的水神共工与颛顼斗法。共工引来大洪水,把大地淹没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平水患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接着就是后土漫天,山河移位,大地碎成几块,变成了大洲。

水患平息之后。北冥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湖。灵魂都漂在水中。鲲鹏妖师为了方便吞噬灵魂,就变成了鱼。

后土离开天宫时,见到大鱼吞噬灵魂,突然想到了该如何做一番丰功伟绩。于是直奔冥河,用自己的肉身化成六道轮回,堵在了冥河入口。

肮脏的灵魂顺着冥河而下,被大鱼吞噬。而洁净的灵魂,则在六道轮回里转世,投胎成人。

这一下把漫天的元神全看傻了。无论妖皇还是祖巫,失去了肉身就只有元神到处飘啊飘,什么也干不了。谁也没想过还能有转世这么一说啊。

既然灵魂能转世,元神会不会也能转世呢?

伏羲的元神第一个站出来,决定用自己做实验。然后转世变成了人。由于六道轮回是后土的肉身所化,从六道轮回里转世,等于被后土生了一遍。所以伏羲在转世前,就认了后土当妈。只不过转世后,记忆就没了。伏羲转世后,自然成了人族领袖,跟燧人氏、神农氏,并称为“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一看伏羲成功了,大战中失去肉身的漫天巫妖,纷纷进了六道轮回。

随着转世的巫妖越来越多,后土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漫天遍地到处都是数不清、认不完的儿女。

地上的祖巫只剩一个,变成了六道轮回。天上的妖皇,只有一个光杆司令。剩下一些散落在各处的小妖小巫,根本不值一提。

眼看根本不用出手,巫族和妖族,全完蛋了。

三清自诞生以来,明明拥有最尊贵的出身,最高强的法力,却只能眼巴巴看着巫族和妖族划分天地。受了几万年窝囊气,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女娲当然也知道妖族已经今非昔比,要守住诺大的天宫,需要一些手段。。。

漫天巫妖都成了人。所以无论三清、女娲、或者后土,想扩充兵力,都只能在人族里拉资源。

那些大妖大巫的元神转世之后,虽然失去了前世记忆,但跟常人还是有所不同。总出现各种奇异现象,生出法力高强的怪胎。长着三只眼的啊,怀胎十年生出的大肉球啊,什么千里眼啊、顺风耳啊,无奇不有。

他们自然就是扩充种族,提高战力的理想目标。

基于这种大背景,元始天尊才会派姜子牙下山物色人才,建封神台,祭出封神榜,宣告一个全新种族的诞生。入主天宫,取代苟延残喘的妖族。

而女娲作为妖族最后的支柱,自然不想坐以待毙。又自知不是元始天尊的对手,不能名刀明枪叫板。

所以只能用点小伎俩,利用个小狐狸尽量周旋。

小狐狸虽然作恶多端,但其实也挺可怜。直到穷途末路,还幻想自家女娲娘娘会在生死关头出面保住自己。。。

小狐狸不是哪吒放跑的吗?

是啊,哪吒放跑的。若不嫁祸给哪吒,女娲怎么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全无关系?

妖族存亡关头,女娲作为仅存的妖皇,肩负妖族复兴的唯一希望,无论怎样不择手段,都在情理之中。唯独不可能一干二净,全无关系。

报复纣王轻薄无礼,亵渎自己,不过是个借口罢了。阻止姜子牙封神,用殷商做挡箭牌,拖垮神族,防止神族进天宫,才是真意。

否则区区一个法力低微的狐狸精,如何能调动那么多妖兵妖将?找来一大群法力高强的大妖助阵,跟姜子牙,甚至元始天尊斗得有来有回?

而且有些妖兵妖将,竟是从轩辕坟招妖招来的。这是什么手段?

招妖幡,妖族四大先天灵宝之一。

只有妖皇才有先天灵宝,而女娲的先天灵宝,恰巧正是招妖幡。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真正兴风作浪的是女娲。而小狐狸的作用,就是替女娲扛下所有罪名,等到山穷水尽之时,能让女娲撇的一干二净。

神族攻陷朝歌后,搭起了一个台子。当着女娲的面,叫个斩妖台。妖皇面前搭斩妖台?别多想,只是斩个小狐狸。

女娲也算能屈能伸,一边满脸堆笑夸赞天尊功德无量,一边看着小狐狸被架上铡刀,咔嚓一声,吓出一身冷汗。

总之由于力量过于悬殊,面对浩浩荡荡的神族大军,女娲最终没有勇气正面打一场。神族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天宫,小妖全被驱逐,赶到了地上。女娲则依然留在天上,并主动上奏玉帝,请求在娲皇宫禁足。不外出、不见客、不问三界事,把自己常年幽禁了。

话说猴子大闹天宫时,玉帝与其舍近求远,去山里找什么外甥,居然没想过把幽禁在蜗皇宫里的娘娘放出来戴罪立功?盘古直系,妖中至尊。只需挥一挥招妖幡,无论什么猴妖牛魔,全得俯首称臣。明明手握降妖王炸,却被区区一只猴子闹了天宫?

总之无论如何吧,“妖掌天”的时代终结了。妖族从繁盛的三界第一大族,沦为了乌合之众。此后主要是以反面角色登场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嘛。。。就在神族入主天宫,驱逐妖族余孽的这段时间,地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鲲鹏妖师不见了。怎么不见的?不知道。反正“妖掌天”时代之后,就没有这号角色了。鲲鹏作为妖中大圣,实力地位仅次于妖皇。尤其在这个时间点,有实力,有时间到北冥杀鱼的角色真的不多。总之是个未解之谜。难道是变回大鹏,去了狮驼岭?

没有了鲲鹏,后土那边就出大问题了。肮脏的灵魂不能转世,不知该怎么处理。越积越多,堵满了冥河。

于是后土就在自己身上建了个国。没错,就是个国,首都叫鄷都。用来安置关押那些无法转世的肮脏灵魂。后来又从这些灵魂中选拔威信高、法力强的来当官,对鄷都进行管理。

最终选出了一个鄷都大帝。

并在鄷都设立了地府,也就是司法系统,选出了阎王、判官、无常。

可鄷都的灵魂来自天南海北,有些灵魂罪大恶极,为逃避责罚,常常更名换姓,冒充别人。

所以又选拔出一群城隍爷,在各处城隍庙里当片警。维护治安,并负责核查阳间户籍,编写冥册。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生死簿了。

地府审判案件,要在天南海北调查取证,侦查破案。可案发地又常常远离城区,不在城隍爷的监管范围。于是又培养了一批遍布各地的情报员——土地公。

总之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继神族之后,另一个全新种族终于诞生——鬼族。

而巫妖大战中幸存的巫族残党,也被重新整编成了各路山神、河神。比如在巫族内讧时,曾打败水神共工的那个大巫,就在北岳恒山当起了北岳大帝。

再比如,巫妖大战时,巫族俘虏了伏羲的妃子(也有一些书上是伏羲的女儿),姓名不详,后被称为宓妃(或宓公主)。随着后土与女娲达成和解,惨烈的巫妖大战宣告结束,宓妃也获得了释放。但当时伏羲肉身已毁,只剩元神,不久后就进六道轮回转世了。因此宓妃并没有回到天宫,而是跟巫族残党一起追随后土,被后土封为了洛河的河神。后来,洛河神到东海朝拜龙王,遇到了东海三太子敖丙。敖丙见到洛河神后一见钟情,便上奏龙王,恳请到洛河提亲。可还没等到结果,就被哪吒抽筋扒皮,给活活打死了。

东汉末年,洛河之神转世下凡,投胎到河北名门中山甄氏,后来嫁给了曹魏世子曹丕。而原来的东海三太子敖丙,则以华盖星君的新名头下凡,投胎成了曹植。见到嫂子的倾国倾城之貌,竟然唤起了前世记忆,浮现出洛河与东海之间的点滴往事,于恍惚之间写出一篇《洛神赋》,顿时仙气缭绕,玄鸟鸣啼,成了初代诗仙。

总之吧,就在神族大军推翻妖族统治,浩浩荡荡入主天宫的同时,一股集结了城隍、土地、山神、河神、阴曹地府的庞大势力,也在强势崛起。

地底最阴暗的幽冥之处,突然金光乍起,光芒万丈。诞生出了一个至高无上、尊贵至极,与天宫玉皇大帝一样高洁、一样显赫的至尊之神——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袛

“皇天后土”的时代随之到来,三界被重新定义,人、神、鬼取代了清、妖、巫。

人族——参照帝俊与望舒的外形,由女娲制造的建筑工具,后被三清注入了可遗传,但不包含法力的次等元神。

神族——上古战争中失去肉身的巫族与妖族,元神转世后获得人类肉身。在原始天尊及其徒弟们的引导下,重新唤醒了元神中的法力。

鬼族——死亡人类残留的次等元神,在城隍爷引导下到达鄷都,经过地府审判,不符合投胎转世的条件,获得阴间户籍之后的身份。

混沌时代->盘古开天辟地->妖掌天巫掌地->女娲造人->十日并出->后羿射日->东皇太一杀后羿->巫妖战争->巫族内讧->女娲补天撑四极->山河移位,后土漫天->开六道轮回->姜子牙下山->神族诞生->封神战争->商纣灭亡,妖族没落,神族进天宫->鄷都建国->鬼族诞生->皇天后土时代。


再后面就不好讲了,因为无论怎么讲,都要在佛和道之间二选一。

如果要让故事通顺,跟中国的上古神话,各大史书相吻合,就要倾向于道家。可《西游记》和《南游记》又是趋近于佛家的。尤其对现代人来说,佛家的影响力是超过道家的。

很多角色,同时被佛道两家供奉。讲故事,大多是道家在理。可是人们一说起来,脱口而出的却都是佛家称谓。

比如说,东晋有一个道姑,四处赈灾救人,深受百姓爱戴。于是有人给她立碑造像。逐渐有了香火。

道家说她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十二上仙之一,名叫慈航道人。可是人们平时讨论起来,却说她是西天如来座下的观世音菩萨。

相传元始天尊一共收了16或者17个徒弟。其中正式拜师入册的有12个,合称十二上仙。

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土行孙的师父)、太乙真人(哪吒师父)、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佛家称文殊菩萨)、普贤真人(佛家称普贤菩萨)、慈航道人(佛家称观世音菩萨)、玉鼎真人(杨戬师父)、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十二上仙之外,还有四个不入册的徒弟,分别是燃灯道人(佛家称燃灯古佛)、南极仙翁(寿星)、云中子(雷震子的师父)、以及姜子牙。

除了以上16个徒弟,《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还有个徒弟是申公豹,但在其他书里查无此人。

另外,福禄寿这类的神仙,个个不容小觑,背景一个比一个厉害。比如真正的月老,其实是女娲。后来由于女娲要禁足,不问三界事,才全权委托给目前的月老。算是继九尾狐之后,女娲的第二个代理人。

关于慈航道人,如果画像中道姑手拿佛尘或玉如意,那就是慈航道人。女道姑。

若是手拿柳枝,脚上踩朵莲花,就成了观世音,女装大佬,男菩萨。

可有很多画像脚踩莲花,手拿柳枝,上面却写着四个大字“普渡慈航”。这种情况就很难说到底是慈航还是观音了。

这类的问题多如牛毛,怎么讲都会陷入口水战。先写到这里吧。。。

补充:

评论区有人说《封神演义》成书比《西游记》晚,所以里面的设定不能用于西游。

这是不对的。

《封神演义》成书虽晚,但相关故事并非源自《封神演义》,而是源自宋朝的《武王伐纣平话》。两书内容虽有不同,但故事大纲区别不大。只不过《武王伐纣平话》里的信息量太少,很多事情解释不通。我才只好引用了《封神演义》里的内容。如果只用《武王伐纣平话》里的信息,商纣灭亡就完事了,那就应该是女娲率领的妖族继续统治天宫,神族又怎么跑到天上去了?我这也是给《西游记》捋清前提,否则《西游记》里的天宫,为啥不是妖族统治?

而《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评书,评书又源自元朝杂剧。比《武王伐纣平话》晚上百年。

评书和元朝杂剧里,降妖伏魔的是唐僧。猴子原本是个妖怪,被唐僧降伏之后变成白衣秀士,给唐僧牵马,在杂剧中的作用是充当旁白。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