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希特勒要杀犹太人?
德国大通胀的真正原因,犹太家族掠夺德国财富
卢克文
一战把当时整个欧洲都打出了心理阴影。
死人死太狠了,从来没见过人类打仗这样疯狂地死过人,工业战争效率奇高,人跟韭菜似的一茬茬被割倒,法国阵亡126万,俄国阵亡170万,德国阵亡177万,奥匈帝国阵亡120万,英国阵亡120万,人命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一堆数据。
一战彻底改变了法国的认知,他们20-30岁的年轻人,战死近60%,打这么惨还打个毛线,好死不如赖活着,下次德国人再这么玩命,我们直接举白旗。
德国也不想再这么玩一次命啊,但他们被剥削得太惨了,只能玩命。
战败国没有议价权,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直接被肢解,变成今天碎了一地的东欧、巴尔干半岛各个小国,英美出于均衡欧陆的想法,想用德国继续牵制法国,才使德国没被肢解。
德国的战败协议苛刻到变态,海外殖民地全部被瓜分,大多被英国吃掉,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划给其他国家,重要工业区丢失,60%的铁矿和煤矿被划走,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飞机、坦克、重炮、主力舰、潜艇,还得赔款1139亿金马克。
这个1139亿金马克还是1929年修改后的数据,刚开始时开出2690亿金马克的天价,相当于9.6万吨黄金,当然啦,1139亿金马克依然是天价,减完后,这笔债还一直还到2010年的默克尔政府才全部结算。
德国代表团原先不接受这么严厉的条件,但英美法说你不签字就接着打,只能摁着头签了合约。
这笔钱其实还到1929年就因为经济危机暂停,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干脆就不认了,一战赔款的本金,德国人从1952年一直还到1983年,默克尔后来还的不是本金,而是“东西德合并后一战赔款的20年利息”。
如果真要按原来的2690亿金马克算,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高赔款,可能德国人得还上一百年这事才完。
听起来很奇怪,德国在一战后接受了这么残酷的压榨,怎么又在短短21年后,又依赖强大武装,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源头主要在美国。
战后赔款是一笔三角债,英法在战争中欠了美国很多钱,而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德国赔款,德国战后被打得稀烂,还发生了极可怕的通货膨胀,德国穷得还不起债,三角债就一环套一环卡住了。
美国干脆贷款给德国帮德国恢复经济,这样德国能还赔款,英法收了赔款,还美国的债。
这上面提到了两个要素,一个是德国大通胀,另一个是美国贷款援德。
关于德国大通胀的原因,我们以前的历史书上说是为了还战争赔款,魏玛政府疯狂印钞导致的,当年德国超发了7000多万倍的货币,使一根0.5马克的面包,暴涨到1000亿马克,德国马克在18个月内,贬值了13亿倍。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错误信息,疯狂印钞并不能还战争赔款,英法人又不傻,他们才不收贬值的垃圾马克,要是印钞就能还战争赔款,把收款方想得也太简单了吧。
德国大通胀的真正原因,是1922年5月,魏玛政府立法让德意志银行(中央银行)脱离政府控制,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这家银行是被犹太家族沃伯格控制,犹太人控制德国金融后,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偿还战争赔款上,而是大量发行货币,疯狂购买德国的公司、土地、房屋等。
其他犹太人控制的私人银行一看,央行都这样了,我们还客气个啥,也跟着狂发货币。
于是德国马克就疯狂贬值,德国民众苦不堪言。
而外国的犹太人(也不止犹太人)一看马克贬值成这样,也拿着外汇进入德国,大量收购德国资产。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苏联解体后,发生了跟德国一战后一模一样的情况。
如果中国在1990年代左右真的步了苏联后尘,那中国的命运也会是一样的,一样会发生货币疯狂贬值,一样会发生国有资产被国外资本掠夺。
总之,犹太人在欧洲被迫害确实有一部分挺冤的,但犹太人自己也绝不是什么白莲花,从来从来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因为现在犹太人在全球金融、文化、媒体三大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除了中国,很多国家不敢对犹太人的历史说得太明白,因此德国二战前的历史,读起来总感觉怪怪的,因为被抽掉了重要信息,使历史读起来不通顺、没有逻辑性。
犹太人通过制造大通胀掠夺德国资产的恶行,激起了传统德国军方的反弹,最终爆发了1923年11月的啤酒馆暴动。
由于德国历史被人有意抽掉了一部分,历经百年资料补齐,现在有新的观点,认为鲁登道夫、洛索夫、卡尔等军政大佬才是啤酒馆暴动的策划人,希特勒当时只是下士,是现场气氛组成员,以及负责事后背锅。
但这个锅背得太重、影响力太大,坐完牢出来后,意外使小弟希特勒成为政治红人。
啤酒馆暴动其实是成功的,军方的威逼使德国政府收回了货币发行权,重新发行新币,几个月后,德国经济恢复了正常。
希特勒原本判了五年,也因为军方的胜利,才只坐了九个月的牢就重出江湖。
德国军方在1924年重新夺权成功,陆军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原英法指定的傀儡总统艾伯特暴毙(疑被军方所杀),代表着英法对德国的控制失败。
德国人自己重掌国政,因为对犹太人大通胀的记恨,也为了捞一笔现金流,后面才会发生屠犹暴行。
但这时还是轮不到希特勒登场,直到华尔街这边决定资助他单干。
希特勒原本地位很低,名字里连个“冯”字都没有,在德国上流社会眼中,他只是一个粗俗的流浪汉、高级政治气氛组举牌小弟,有头有脸的事,是轮不到他出面的,但正是因为他地位低,容易收人钱听人话,不像兴登堡那样难打交道,华尔街这边才选中了他。
根据1933年11月出版的《西德尼.沃伯格》的记载,一战结束后,法国对德国这位打了几百年的世仇恨之入骨,简直到了敲骨食髓的地步,为了逼德国还钱,法国冻结了美国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贷款,本来这些是德国人还美国人的钱,却被法国人截流了,这事把华尔街大鳄们惹毛了,在请示胡佛总统无效后,他们决定砸钱请人教训法国。
1929年6月,摩根与洛克菲勒的银行家和美联储高管们开了个会,一致同意选中希特勒,让他将德国从法国的高压中解脱出来。
是法国在一战后过度盘剥德国,才激起了希特勒的崛起,这项信息也是被普通历史书抽掉的。
从1924年到1931年,美国财阀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亿马克贷款,同时资助了希特勒3200万美元,以扶持希特勒上台。
有意思的是,希特勒从来没有跟摩根与洛克菲勒直接见过面,他们之间的沟通,是由西德尼.沃伯格来完成的。
就是1933年出版的《西德尼.沃伯格》。
1929年,西德尼带着洛克菲勒的亲笔信,由慕尼黑市长介绍,第一次见到了希特勒,说我们这边出钱出力,就请你上台后痛揍法国。
希特勒开价2400万美元(1亿马克),洛克菲勒等还价1000万美元,要么接着谈,要么他们换另一个话事人,希特勒赶紧答应,这笔钱转入到了希特勒在荷兰的账号,再分成数批支票寄到德国的10个城市。
从此希特勒开始飞升。
1931年希特勒就快要完成上台统治,再次找西德尼要钱,西德尼飞到德国见他,希特勒说暴力夺权他要5亿马克,合法执政他要2亿马克,洛克菲勒等还价1500万美元,但要通过合法途径上台,最终这笔钱分成三部分,打入荷兰、意大利的银行,最终促成了希特勒对德国的统治,也促成了二战的爆发。
如果把二战简单的归结为某一股力量推动,听起来有点过于简单,但说二战是一战的延续,是英法盘剥德国太狠毒,而美国因为一战获利太深,希望再发动一次“以德克欧”,以完成美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双重获利,最后共同促成了二战爆发,大致是没有问题的。
德国人依旧是那么强悍,他们在二战中打得法国人四十多天就投降,要不是隔着海洋,估计英国也推掉了,在东欧也是一波流carry,但他们再往东走,就遇到了前辈们早就预测到的,另一个拥有可怕潜力的俄罗斯,最终被苏联反推,美国又趁机摘了果子。
俄罗斯也为此受到重创,他们原本很有指望达到5亿人口的,二战中死亡2700万人,致使人口问题,至今成为俄罗斯的国难。
德国二战损失极惨,他们失去了35%的土地,连精神家园东鲁普士都没了,40%的青年被战争打光,另支付战争赔款200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给苏联,但因为没钱,苏联将大半个德国工业设施拆走抵债,光是拆工厂就拆了三年。
二战后德国被美国全方位盯防,在德国拥有17个军事基地,德国军事能力已大大下降,德国每年军费也被控制在500亿欧元,直到2022年,因为俄乌战争,经美国同意,德国才另增加了1000亿欧元。
目前德国的军事实力,仅排在全球第15名左右,德国肥胖的士兵也常常被拿来嘲笑,跟以前腓帝、德二、德三时的德国已完全不像是同一个国家,但德国的潜力还是非常大,只是因为被美国全面压制,军事面貌才显得有点蠢萌蠢萌,一个从钢铁洪流中成长起来的国家,其禀性还是坚韧而顽强的。
德国是一个地理位置特别差的国家,它永远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强敌的围攻,北英西法东俄,个个顺手敲打的第一个强国就是德国,所以德国这片区域,才是欧洲真正的火药桶,是强国渡劫必经之路。
德国还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是先辈们,尤其是腓帝在位时那血淋淋又侥幸的胜利打下的根基,后代又跟法国和俄国斗得死去活来,才换来今天欧洲双核的影响力。
而德国原本可以取得的地位还不止于此,他们其实有条件成为世界第一或第二强国,还是地理上的缺陷,过早打断了德国的成长。
从德国的历史也可以知道,任何一个强国都是经过血与火淬炼出来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心平气和人畜无害地成长起来,没有挨过揍没有揍过别人,都是学不会成长的。
作为国家或者个人,都不应该害怕成长,你主动面对痛苦、迎战痛苦,哪怕失败了,对手也会尊重你,不至于被鄙薄、被忽略,有很大机会再次成长。
而凡是逃避痛苦的国家或者个人,比如以前的奥地利那样,要么被肢解,要么被沉沦,默默无闻地消逝在时代的潮流当中去了。
历史只会尊重强者,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只会是自强不息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