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
2025-01-05 23:00
阅读量:
7

今年官方会超预期降准降息这个是早就明牌的

官方多次表示未来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用好税收、赤字、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适时降准、降息,用好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这次货币政策例会明确了降准降息的契机,一方面是看国内外经济金融情况,另一方面看金融市场情况

如果国外给的压力大,或者国内经济压力大,金融市场波动大,就可能触发降准降息的条件

还专门提到了用好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最近A股市场跌幅挺大,一周左右跌了200点,如果继续杀跌,估计也会有一些利好释放出来稳定股市

每次差不多都这样,涨起来就聊慢牛,跌下来就给点利好,基本上控制指数维持震荡,暂时不容易快速大幅拉升

最近官方提的比较多的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总体稳定,所以每次公布经济数据,如果GDP增长不及预期或者CPI情况不佳,也是可能触发降准降息的

以上这些都是降准降息的观察重点

春节前后和三季度是两个传统的发债高峰期,可能有降准的配合落地,同时降息将进一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利率,配合化债

过去汇率压力下央行曾推迟降息,替换降准,目前汇率也确实有压力,很可能降准不会等待太久,就是春节前后的事情,降息还需要一些时间

配合1月可能提前发力的化债专项债,以及春节较大资金需求,降准的概率是更高的

除了聊降准降息的契机之外,官方预期二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将有更大的概率

汇率最近压力挺大,官方也提到未来会控制汇率的贬值速率,并且用了坚决两个字,向外传递稳汇率的政策态度

央行的政策工具箱丰富,包括加大逆周期调节因子使用、增加离岸央票发行规模收敛离岸市场流动性等

2024年信贷的重点是平滑节奏、盘活存量、防空转、挤水分,优化结构

2025年有望重回同比正增长,因为还新增“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表述

这一点表明关于信贷,政策在导向侧重上已发生较明显变化

结合“抓好开局起步”的要求来看,一季度信贷供给“开门红”应存在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在数据上可以重点关注票据利率、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等高频指标,今年政策刺激力度会比较大

还增加了“防范资金空转”要求,针对贷款空转,四季度更大力度降息后,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债券市场赚钱效应较强的环境下,官方防范部分企业利用低息贷款投资理财等固收类资管产品形成空转沉淀

针对金融同业业务,在利率快速下行环境下,政策提前防范部分机构可能借助同业业务来规避监管约束进行空转套利

2025年开年以来,股债市场波动率均有一定程度加大,因为年初会出现一段经济数据真空期,一些领域的变化要待3月开工季进一步观测

而且川普执政在即,海外经济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亦有所加大,一些避险资金在超配债券,卖出股票

等后面这些情况落地,政策扶持明确,市场会有修正动作


最近互换便利机制灵活调整有望为资本市场持续带来活水

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先后宣布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并于1月2日公告招标结果,本次SFISF参与的备选机构从20加增至40家

作为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互换便利首期规模是5000亿元,在2024年10月21日,互换便利开展了首次操作,操作金额500亿元,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与第一次操作相比有五个新变化:

1,规模扩大,本次提升至550亿元

2,中标费率降低,中标费率由20bp下降至10bp

3,质押品范围扩容,第一轮操作覆盖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以及公募REITs等多种资产。本轮操作将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纳入质押品范畴,扩展可用质押品范围,提高标的资产的使用效率

4,参与机构扩容,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

5,质押登记费标准降低,中国结算对办理的所有涉及SFISF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以所质押股数(份额)为基础收取

中国结算此次推出的优惠措施,直接减轻了参与机构的成本压力,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并提高现有参与者的业务规模,扩大了互换便利业务覆盖面和灵活性

除此之外,官方对另外一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也有调整,就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针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反映的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的情况,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即金融机构最多可对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予以支持,降低了参与门槛,减轻了借款人资金压力

而且还将延长贷款期限,目前,金融机构最长可按3年期限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的期限基本匹配

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已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

其中,已有超过25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相关公告,涉及贷款金额上限超550亿元

这些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在2%左右

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增贷款这两个支持资本市场的工具是9月份公布的,专门来扶持股市的

目前也都在积极推广中,而还做了优化,未来大概率还会有很多轮,A股每次调整比较多的时候,这些利好慢慢发力就会形成托底,各种宽基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按照上证指数来看3000附近是官方认为比较关键的点位,3500以上是官方觉得有点小贵的位置,3000-3500区间运行是比较常态的情况

互换便利是在汇金买入大量ETF的背景下成立的,考虑到外汇、债券市场的管理工具已经逐步完善,唯独缺乏股票市场相关管理工具

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股票流动性、为权益市场提供增量资金,预计操作规模扩容上限或挂钩央行持仓,而当前央行持仓国债规模或大于2.2万亿,从期限角度看,当前3年以下短券规模占比较高,规模或在1.6万亿左右,或为主要用于借出的标的

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并不是该工具的政策目标,避免市场流动性不足、维护股市平稳、健康发展才是其角色所在,随着这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

目前来看2025年财政扶持肯定会更加积极

从规模看,除了12万亿元的化债计划继续执行外,预算内赤字率有望提升至4%附近

专项债规模有望边际扩大,预计从2024年的3.9万亿元提升至5万亿元附近

特别国债大概率继续发行,预计在1万亿元以上,用于“两新”、“两重”领域,并且大概率额外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体系的资本金

其中,支持“两新”规模扩大至5000亿,支持“两重”规模扩大至8000亿,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7000亿

经济增长如果压力比较大,不排除财政力度临时提升的可能,比如通过增发国债来稳增长

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有望相比2024年增加2万亿元以上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聚焦汽车、家电、家装等四大领域,财政支持始于4月,力度在7月加码

今年会继续延续且力度更大,品类也会扩展到消费电子领域

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设备更新”政策聚焦工业、农业、建筑等7大领域,从政策方向看设备更新政策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27个重点行业,针对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相关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

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企业总体采购金额同比增速1.9%,其中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速6.1%

租赁商务、信息技术、科研技术等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10.4%、16.6%和19.6%

2025年支持性货币政策将在2个方面起到支持作用

1,通过有力度的降息来减轻财政压力与实体部门融资压力

2,通过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来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扩大居民需求、促进消费

12月政治局会议更是时隔14年再次将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变为“适度宽松”,可以看出来扶持力度肯定会超预期

当前,货币政策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是低通胀,名义GDP起不来

去年前十个月,财政支出的债务付息支出已高达1.05万亿,较过去三年同期平均增长24%

展望2025年,财政支出发力的前提是大力度的举债支持,而这将进一步提高政府债的比重,加重利息支出的压力

为了实现财政可持续,货币政策有必要维持低利率的环境,为新增债务发行提供成本支持,所以降息周期肯定会持续且超预期,国债依旧会走势不错

而且一直在提要实现房地产“止跌回稳”与促进企业增加投资都需要低利率的配合

25年货币供应量方面,在强调财政支出加力的政策指引下,M2增速或将回到社融增速上方,二者剪刀差将会收窄

M1方面,统计口径虽然变化,但M1走势仍将由单位活期存款决定,新的指标相比传统口径会更加平滑

主要看房地产销售情况,如果持续回暖那么M1有望在下半年逐渐企稳

预计2025年全年预计降准3次,合计不低于125BP,累计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

三次降准之后,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将从年初的7.5%下调至6.0-6.25%

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7天期逆回购利率将下调50-60bp

而且现在还有了新型政策工具,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

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规模或适度扩张

在降准呵护长期流动性宽松的同时,为协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规模或也将适度扩张

从货币当局的资产项来看,国债买卖增加人民银行对中央政府债权规模、而买断式逆回购增记对一级交易商的债权

尽管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买断式逆回购与国债买卖投放的基础货币从存量上还不能与对存款性公司投放的基础货币量

但2024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以上结构性变化显示,人民银行在流动性投放方式上,主动性增强、主动投放流动性的渠道增加

预计2025年买断式逆回购与国债买卖规模将继续稳定扩张,假设国债买卖维持9月份以来每个月净买入2000亿元的增量,那么2025年全年通过国债净买入投放的流动性可达到2.4万亿

与买断式逆回购一起,有望成为提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效率、配合2025年增发超长期限特别国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有力工具

这些也是关注的重点,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情况


25年消费方面刺激是重头戏

一是加大财政对消费的直接投入,二是提高社保水平,三是提高财富效应

官方把“稳住楼市股市”放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下面,体现了对财富效应促进消费的重视

一线城市房价,股市的稳定都是最近提到很多次的

预期2025年外需将下降,扩内需需要顶上来

出口方面,2024年中国出口表现亮眼,但它主要源于以价换量,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相似性,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关系

2023年年初到2024年9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跌15%,而同期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的出口价格指数下跌在3%以内

这种低价抢出口策略,可能令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产生利益冲突,不排除一些新兴市场国家,2025年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的可能,外需方面压力会比较大,川普也会在关税方面搞事情

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但投资不是最终需求,投资可以形成资本,增加新的供给或新的产能

我国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侧重于投资,尤其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方面更加明显,故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压力的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尤其是最终需求不足,即消费增速下行,所以现在应该大力提振消费,聚焦最终需求,而不会像过去那样侧重于投资

尽管对于GDP增长目标的完成而言,投资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当前经济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周期的波动,还来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增长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来的结构性压力

因此对于提振消费的难点要高度重视

2025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有望收窄,从-15%左右回升到-5.0%,依旧有压力,因为居民部门实际偿债压力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居民负债率依旧很高

2016年-2024年中国住宅销售, 预计将合计透支6.1亿平方米,这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增加了商品房销售回暖的难度

对于新房市场而言,过去几年的大规模销售透支,从供给端看,会继续变成二手房挂牌,挤压新房销售

从需求端看,过的去透支对于当前购房本来就是利空,在房价升值预期较弱时更是如此

之前发展太快了,需求透支比较严重,所以房地产行业可以下降少一点就不错了,少拖后腿就可以,很难大幅增长

现在提振内需非常关键,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长期偏低,核心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偏低

作为消费主体的中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存在相对固化的收入差距,也对消费提振带来了难度

贫富差距比较大,未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其实也十分关键

消费是一个慢变量,提振消费需要作长期努力,进一步改善收入结构

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并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

国民收入再分配改革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实际上是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通过推进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从而起到提振消费的作用

目前占我国人口60%(包括中等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三组)的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占整个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只有31%

如果能够扩大中产群体数量,每年该群体的收入占比提高至1%,则对提振消费作用巨大,即假设该群体增加1%的平均消费倾向为60%,而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群体的占比相应减少1%的平均消费倾向减少10%,则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至少每年可带来超过2500亿元的消费增量

当前消费偏弱现象并不仅仅是一个周期下行的问题,更是一个结构性问题,需要坚持不懈促改革、调结构

2025年CPI应该还是在相对低位运行,PPI也一样,还需要时间修复

2024年5月到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半年上升,根据能繁母猪补栏到生猪出栏一年左右的生物周期推算,预计2025年生猪供应的压力不大,在终端消费偏弱的情况下,猪肉涨价压力有限,CPI很难大幅上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