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作家残雪再度位列 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第一?

发布时间:
2024-10-15 13:07
阅读量:
12

如果你经常听过一个作家的名字,但从来没有刷到过她的作品,我觉得这就说明问题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来反驳的人居然连一个讨论作品的都没有,而是顾左右言它的举一些其他作家的例子。

你说我有没有听说过某某某。我没听说过,这不是很正常吗?我是连同其他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没有听说过。

请在仔细想想,任何一个,我是说任何一个,你能经常听到他名字的作家,你是不是都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他们的作品?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

马尔克斯: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博尔赫斯:沙之书,小径分叉的花园

宫泽贤治:银河铁道之夜

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庄园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然后是残雪天天超越的卡夫卡:城堡,变形记

(插播几句话,不要误认为我报书名是为了打擂台掉书袋。看的书比我少就不能评价,这里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举这些例子是且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在正常情况下,一位作家的名气很大,那么他就会有与之相匹配的,一定规模的读者受众群。

一个作家拥有相当大的舆论声量,他的读者群体却小的微乎其微,绝对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以残雪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受众群体理论上应该有的自然传播率,我,以及大多数给我点赞的人这辈子就不应该听过残雪这个名字。

这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但为什么我们每年都看到她在刷存在感呢?

当然是因为她每年都在超越卡夫卡。

但凡有一年她不超越卡夫卡了,我们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少很多。

另外,我非常反感文艺青年用阅读量来打擂台,掉书袋的行为。

一上来就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你有没有看过这个,你有没有看过那个,没有把,没有你说个屁

这简直是一种独属于文艺青年的甲亢。(这种甲亢,这种对比拼阅读量的急切,甚至能直接摧毁大多数文艺青年最引以为豪的对文字的解读力。只要他感觉到有和别人一较高下的机会,对方说了什么他是完全不关心的。)

如果我之前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的举例让你产生这种感觉,我为此向你道歉。

……

你怎么可能经常听说一个作家的名字,但是从来没有,我是说一次都没有听过她写了什么作品呢?

然而残雪就做到了。

别以为我是最近才听说这个名字的。

最早可能莫言还没的诺奖(莫言:蛙,丰乳肥臀)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这个人。

同时期被不断提起的作家还有著名陪跑选手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1Q84)。

这么多年过去,我真的看了很多这些作家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我有段时间经常放在手边随手翻一下。

可是残雪呢?

这么多年我来来回回的听说了这个名字无数遍,文青互捧臭脚把她拉出来遛了无数次,我愣是没有听过她的一部作品,作品里的一句话。

我只看见她每年都在得赛博诺奖,超越电子卡夫卡。

我原本不想把话说的这么难听。你们逼我的。


有的时候会怀疑文青是不是读不懂文字,那就把话说透。

对于各种各样的作家,我们根据“闻其人”与“闻其作”来分类。

1、没听过这个人,也没听过他写的书。

这是最最正常不过的一种状态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作家都是这个状态。毕竟你不可能看完世界上的所有书。

2、听过这个人,也看过或听说过他的书。

同样是普遍的,正常的情况。大多数著名作家都可能在这里。

3、没听过这个人,看过他的书。

其实也很有可能,因为很多人并不会特地去看书是谁写的,拿来就看了。

4、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作品,从未耳闻。

任何一个人看到这里,平心而论你觉得这正常吗?

当然,在中国的卡夫卡身上就是很正常的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