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书架上只够放十本书,你会摆放哪几本?
《50度灰》、《我的身体我的心》、《绳缚本事》、《责の研究》、《虐恋亚文化》、《穿裘皮的维纳斯》、《Masochism》、《索多玛120天》、《萨德式女人》、《知情同意书》。
将这十本书放在朋友地下室走廊的书架上,可以让来访者迅速、快捷、清晰的了解到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胡桃木单排书架,长三米五、约四指宽,边缘有凸起。
一下到走廊只能看到第一本书的书脊,也就是《五十度灰》。
单论内容五十度灰其实不配出现在书架上。
这本书对普通人来说相当具有误导性,里面的细节不客气的说真是一塌糊涂。
作者本人甚至都不是圈内人,把这本书放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其知名度。
畅销书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共同话题迅速破冰。
书架位于墙面1米55的高度,走廊比较狭窄,书架在这个位置可以毫不费力看到书。
书架上下方挂着些没法放出来的小道具。
如果来访者对道具比较感兴趣,可以简单介绍后直接提出要不要试一下。
如果一直低着头,说明比较紧张可以开几个玩笑缓解一下。
如果对书感兴趣,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性格来介绍不同的书。
对方比较喜欢视觉刺激,可以指着《绳缚本事》的封面问对方想不想变成这样。
对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人,更适合我国宝宝体质。
这本书的开头缘起一章中有提到过书架上的另一本书,伊藤晴雨笔下的《责の研究》,这家伙有着“日本现代绳缚之父”之称,对方要是美术或摄影相关,正好可以拓展讨论下里面的插画以及相关历史。
对方比较讲究实用性,可以顺手送给对方一本《我的身体我的心》作为小礼物。
对方比较本土化文艺,那就先聊聊王小波,再说说他老婆写的《虐恋亚文化》,中间再穿插些访谈录里的趣事。
来访者是男性推荐他看一下马索克写的《穿裘皮的维纳斯》和《Masochism》。
嘛,就是那个首字母后来缩写成了M的那个男人写的,顺便告诉来访者这是很正常的欲求,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说完之后,朋友会顺嘴补上一句:“拥抱欲望才能更好地控制欲望,但人的意志力有限,所以你需要一个能帮助你更深层次了解自己的人。”
有马索克的地方肯定会有萨德,而他的那本《索多玛120天》朋友是倒扣着放在书架上的,书里还夹着电影版光碟。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有好奇心的人会问她或者是直接去翻看这本书。
好奇心重的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用道具的时候不需要有太多顾虑。
其次是结束后可以一起在三楼影厅打发时间。
来访者是女性,朋友对待女孩子一般不会直接进入正题,会先闲聊,引导话题走向,然后抛出《萨德式女人》序言里的话:“子宫的真相就是,它和其他器官一样,用处比阑尾多些,比结肠少些,可是如果你不想用它实现它唯一的功能——生孩子,那么它也就没什么用处。”
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捎带手激发对方的自我认同感。
接着根据对方反应继续发散式聊天,在聊天中装作不经意间拿起《五十度灰》:“所有色情都存在方法上的缺陷,是由旱鸭子写给旱鸭子的航海手册,就像五十度灰的作者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需要的是一个能手把手带你入门的老练水手。”
最后一本《知情同意书》就很好理解了。
作为十本书里最重要的一册,里面包括了本人是否自愿理智且知情同意、是否已经成年、能接受或拒绝的项目、安全词之类的东西。
书嘛,对朋友来说就是一种工具,而工具本身最大的用途就是为人服务。
上面都是朋友说的,与本人无关。
恭喜你发现了全网最纯洁的答主,有(qing)缘(guan)再(zhu)见(wo)。
想了想,絮叨一点点。
有些人真正看的书从来都不在书架上而是在枕边,在桌上,时不时地拿在手中或回荡在脑海里。
朋友一直有晚上有读书的习惯,前些天刚读完喝茶时朋友推荐的《日日是好日》,最近几天在看一九六七年版的毛选。
因为有些东西需要结合历史去读,朋友边找边看读得很慢,刚刚才看完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这书多半没什么受众,身边的人也没几个看的,就不多说了。
书架上的书主要是为了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高定礼服和限量包包一样,是装点门面的工具。
这倒也不是单纯的虚荣心作祟。
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书,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群体而做出的妥协,有时是为了展示自己专业水平的明信片,甚至有些时候是为了生活不得不投其所好。
展示出来的书多半出自超我,这意味着选择出的书目将会受到伦理与社会规范的束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朋友书架上的书一定也有什么苦衷吧。
毕竟平时读的书看起来都很正常。
不,朋友不一样,她是个读书很杂又控制欲极强的变态。
书架上就是她喜欢的,因为能进地下室的都经过了好几轮筛选,实在没有掩饰的必要,仅此而已。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