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心理学、哲学的人往往在境界上显得很深邃,在生活当中显得很幼稚?
夜晚八点,客人与黑格尔相约来到咖啡店,一人点了一杯咖啡。
客人(以下简称“客”):先生是哲学大师,而我对哲学一无所知——先生能否用一句话向我解释,哲学到底是什么?
黑格尔(以下简称“主”):哲学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思维,你可以看到世界的真相。
客:这种思维方式,和其他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呢?你说的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意思?
主(指了指咖啡):请你先喝一口咖啡。
客人喝了一口咖啡。
主(停顿一小会儿):请你再喝一口咖啡,不过这一次,请你在喝咖啡的时候,感受一下咖啡,并说出你感受到了哪些咖啡的性质。
客(又喝了一口咖啡):嗯,这杯咖啡味道不错呀,是香的,是热的,不过也有一些苦味。
主:还有吗?
客:还有一些水果的酸味。
主:还有吗?能不能再尽量多说一些?
客:咖啡的颜色是褐色,仔细看里面有些颗粒,这骨瓷的杯子还很精致。
主:还有吗?能不能把所有的性质都说完?
客:你要说有那总是能再多说出一些的,但好像说不完。
主:这就是了。即使你说出咖啡的一万个性质,那总还会漏掉第一万零一个,比如咖啡里面有多少原子分子,这杯咖啡在制作的时候残留了咖啡师手上的什么气味。
客: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用这种方法无法穷尽咖啡的所有性质,那也就无法把握咖啡的全部真相。
主:你很有悟性呢!而这就是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认识世界最通常的办法——叫做“下判断”。比如我们观察一朵花,我们觉得把这朵花的形状、气味、颜色、产地……用下判断的形式,以一个是字连接主词和谓词,比如花是红的、花是香的……描述地越多越好。我们就自认为把握了这朵花的真相。
客:但实际上,这真相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也无法达到呀。
主:实际上,连接近都做不到。我们能说咖啡是热的、苦的、香的、褐色的…饮料,但反过来我们能说热的、苦的、香的、褐色的…饮料就是咖啡吗?
客:好像的确不能。
主:这就好像把一个花瓶打碎,然后把碎片装在一个袋子里一起还给你告诉你这就是花瓶一样荒唐。
主:你说的有道理,但那到底什么是高级思维呢?
主:思维有三个层次——感性思维、知性思维、理性思维,层次越到后面越高级。刚才你喝了两口咖啡,这两口刚好代表了思维的前两个层次。
客:此话怎讲?
主:你喝第一口咖啡的时候,什么也没想,但是你的感官却仍然会被动地接受咖啡带给你的所有刺激——这叫做感性思维。所有的动物,也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感受世界。这是典型的低级思维。这时的咖啡,尽管是被动接受,但仍然是作为一个整体被接受的。
客:我喝下第二口咖啡的时候,我把咖啡做了一个个的判断分析,说出了咖啡的各种性质,这自然就是你所说的知性思维啦?这时的咖啡已经被拆解成了一个个离散的点了。
主:是的,这也是所有科学家研究世界的方式。
客:科学研究那还不高级吗?地上跑的车,水里游的船,哪一样不是科学的发明创造。
主:科学当然是人类文明独有的思维飞跃,但我相信科学将来一定会在某一个地方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和瓶颈,这是思维方式的层次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客:那什么是你说的高级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呢?
主:你先再喝一口咖啡,这一次试试用心感受这杯咖啡给你的整体感觉。
客(又喝了一口咖啡,已经微凉):嗯,这一口的感觉是,咖啡独有的风情让我觉得美妙。
主:你果然是个有悟性的人。这第三口咖啡,你既不是被动接受,也不是主动分析,而是主动地用心去感受了这杯咖啡的整体,从而感觉到了某种意味或境界,对么?
客:有这种感觉。
主:耶柯比认为,这就是一种高级思维,因为你又通过某种悟性,把在感性中被动接受的,在知性中主动拆开的,这个咖啡的整体(或者说真相),又合在了一起,还是作为了一个整体。换句话说,放弃思维,进入感悟,靠直觉与表象才能把握咖啡,或者说整个世界的整体。
客:这就有些东方哲学的味道了,但每个人悟性不同呀,万一我悟性不高,岂不是永远无缘得见世界的真相了。
主:所以我不同意耶柯比的观点。不过,到了这里,你关于哲学是什么的这个问题,就已经得到解答了——哲学,就是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到底什么才是超越了感性、知性的第三个层次的,可以把握到事物的最高统一体的高级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所持有的不同的观点。
客:那大家对于什么是理性思维,都有哪些见解呢?
主:我们从古说到今,先说说柏拉图吧。
客:从何说起?
主:那还是从咖啡说起吧。你要是喝到一杯难喝的咖啡,你会怎么说?
客:我可能会说“你这也敢叫咖啡”?
主:那这时如果别人又给你喝了一杯好喝的咖啡,你接着会怎么说呢?
客:那我可能就接着说“这才叫咖啡嘛”。
主:可不管好喝难喝,咖啡还是咖啡。可你刚才却用是不是咖啡来形容咖啡的好坏,可见你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咖啡”,心中实际上有另一个标准,对吗?
客:这就是柏拉图的观点了。柏拉图认为,人没有出生以前,灵魂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最理想的世界元素的原型图,这个原型图中储存着世界上各类要素最完美的样子(比如什么是完全的圆、足赤的金),当然完美的咖啡也就在这个原型图里——人们依靠自己对于原型图的“回忆”和比较,去认识所有的事物真相——可世界上的所有存在物也只能模仿和接近,却永远也无法真正达到那回忆中完美的样子。这就叫做柏拉图的“回忆说”。
客: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赞叹事物比如说一个男人很符合男人的性质的时候,会说“这是个真男人”。实际上,这些性质,就是我们对于一个完美男人形象的“回忆”,对吧。
主:你说的很对。不过,也有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比如康德。
客:那康德觉得如何把握事物的真相呢?
主:康德认为人类压根就无法把握事物的真相。
客:天哪,这太悲观了吧。
主:虽然悲观,但康德倒也能言之成理。
这时从隔壁桌传来了一声犬吠声——原来隔壁桌的狗趁主人不注意,偷偷喝了一口主人的咖啡,被主人拍了几下脑袋。
客(打岔):听说狗的味觉比人灵敏多了,人闻不出来的味道,狗都能闻得出来。
主:你说的这个就是康德的观点。
客:我在说狗,我哪里说康德了?
主:你说,狗尝出来的咖啡,跟你尝出来的咖啡,是不是不一样?
客:当然不一样。
主:那如果狗尝出来咖啡是甜的,你尝出来咖啡是苦的,那咖啡到底是甜的还是苦的?
客:那当然是以我尝出来的为准,狗尝出来甜那是因为狗的舌头特殊嘛。
主:也就是说,咖啡的甜,是因为经过了狗的舌头的中介才甜,而不是咖啡本身甜,对吗?那你的舌头,不也是一个中介?通过你的眼睛中介看了咖啡才黑、通过你的舌头中介尝了咖啡才苦,你又凭什么说咖啡它本身是苦的?
客:……
主:这就是康德的观点——因为事物的经验都是通过人先天的接受形式而被接受的,所以我们只能反过头来研究自己的接受形式也就是中介本身,却无法对于事物真正的本来面目,康德叫他“物自体”去说什么,对于物自体,我们什么也不能知道。这就是康德的“不可知论”。
客:你这么一说,我真觉得康德说的有道理,看来,对于真相,我们是永远也不能知道的了。
主:先别那么悲观,那我问你,如果有这么一样东西,他看不见,摸不着,不管人类用多么精密的仪器也探测不到,不但人类看不见摸不着,就连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一切有感觉的生命体也都无法感知到,那么,这样东西到底还存在吗?
客:好像硬要说他存在,也不是不可以。
主: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又如何定义什么叫“存在”呢?这种无法被任何其他主体感知的“存在”都是存在的,那么什么是不存在呢?
客:这么说来的话,的确不能说这个东西存在。
主:没错,因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所以,康德的说法并不准确,尽管人和狗都需要依靠中介品尝咖啡,咖啡要存在,他的存在就等于世界上所有可以感知他的主体(虽然不仅仅是人)的感知的全体。
客:但这样的话,按你刚才说的,这种感知如果是一个个被分析出来的,那还是无法穷尽,还是处于知性思维的低级阶段呀!
主:的确,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还有我呀。
客:那现在我可更好奇了,你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主:我们要不还是说一说咖啡吧。我们刚才说过,人和狗,尝出来的咖啡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客:的确。
主(指了指桌上的咖啡):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你看我手指的是什么?
客:咖啡啊。
主:不。我指的是“这一杯东西”。
客:这一杯东西不就是咖啡吗?
主: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忽略的东西。我们在讨论的,是这杯咖啡的真相。可“咖啡”这个词,包括刚才我们聊起柏拉图“回忆说”的时候说起的“真正的咖啡”,这些概念,实际上都只是对于人存在,而对于狗,并不存在所谓“咖啡”的概念,对于狗而言,实际上只有“这杯东西”的概念——“咖啡”这个概念所承载的香气、味道、作用、文化,都是仅对于人而存在的。
客:你说的好像有道理,但我还是有些不明白,能否再举举别的例子。
主:那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男人的概念,你能说是具备男子的特征,比如长胡子,身体健壮等等,就是男人吗?如果没有“女”人,那么“男”人的概念就毫无意义,实际上,只需要说这类都是“人”,也就可以了。同样的,高是相对于低而言的,美式相对于丑而言的,上是相对于下而言的。当我们谈论要把握“男人”的真相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穷尽那些仅仅与“人”有关,与“男”无关的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即使你穷尽了所有那些仅仅与“人”有关的内容,也丝毫无助于把握“男人”的真相。
客:我明白了!比如狗尝出来的咖啡是苦是甜,就是一个无助于理解“这杯咖啡”真相的性质,因为咖啡这个概念与狗无关。
主:是的。这就是我的把握方法——那就是要把握事物的真相,就去把握事物的对立面,也就是其矛盾。矛盾是事物赖以持存的根据。
客:那么,咖啡的真相,实际上并不存在于咖啡本身里,而存在于咖啡的对立面——也就是喝咖啡的人身上,对吗?
主:没错,换句话说,要研究怎样做好一杯咖啡,咖啡豆有什么性质,咖啡杯有什么性质,都不如去研究喝咖啡的人有什么性质,来得透彻。
客:是啊!这样,也就不需要再去穷举咖啡的全部属性了。
主:是这样。
客:咖啡的道理我明白了,可是先生刚才说,哲学作为高级思维,可以看到世界的真相——世界的真相不等于咖啡的真相,也不等于世界上所有的一件件具体事物的真相吧?不然,不又落入了先生刚才反对的穷举式的笨办法了吗?
主:你可真是活学活用,问到了点子上。今天时间不早了,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谈吧。
*作者按:感谢大家的支持,想看后续文章的同学欢迎移步至:
与黑格尔夜谈|第一夜,在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