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5-07 15:00
阅读量:
11

简单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死了几千万人,把欧洲列强吓坏了,从此欧洲列强放弃了彻底殖民满清,也放弃了让满清割地。

我看历史的时候比较喜欢从宏观上看,先来看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1842中英《南京条约》,1844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1858中俄《瑷珲条约》,1858中英美法俄《天津条约》,1860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只有1895中日《马关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分别与“英美俄日德意法奥西荷比”这11国签的。

现在基本上一致认为,《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事实上也是如此,《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大清很快就亡了。

回顾历史结束,那么问题来了。

即便是经过太平天国运动后满清元气大伤,但是列强竟然对满清的关系缓和了起来。没有进一步逼迫满清,奇怪不奇怪?

不奇怪,因为帝国主义突然发现“满清还怪好嘞”,能最大限度保证列强已经得到的利益(遵守条约),其实一开始满清被列强打懵了,列强从海上登陆带着火枪大炮军舰直逼“京师”,农业社会打工业社会,根本玩不了,所以很多条约是列强“半吓半骗”搞到手的,后面清政府从1861年起也搞“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造枪造炮,搞军工厂。洋务运动一搞,实力平衡就迅速向清政府倾斜,毕竟“底子厚啊”,英国才屁大点人啊。

站在列强角度,如果太平天国成功推翻满清,改朝换代,那些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者”、“那些只懂得使用武力的泥腿子”是不会“承认清政府签的不平等条约”的,所以还要“碰一碰”,列强因为知道之前的很多条约都是“半骗半吓”弄到手的,所以再和“太平天国新政府”打一次真的打不过了,想明白这一点就转变态度支持满清了,这样才能“保证利益”。

并且列强通过近距离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发现,之前打败满清纯粹是运气,因为列强此前一直都觉得大清和印度、东南亚这些殖民地“差不太多”,几千几万军队就能“征服”,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军队一共死了都不到1万人,就投降了。

太平天国运动总共死了几千万,战场上也是一个城一个城的打,攻城,野战,都是拿人命往里填,几万人那是一个将领带的兵,欧洲人哪见过这阵仗的,欧洲几百年所有战争加一起也没见过这种打仗的,没死过这么多人的,没有欧洲将领一次带过这么多兵,打赢以后还要屠城,还要杀俘杀降,中国内战是世界大战级别的,列强都看傻了,第一次觉得“这个地方有毒”。此前欧洲人打心眼里觉得“大清不堪一击”、“一脚就能踹倒”,后面发现不是那回事,不是士兵不行,是组织能力不行,是缺少火枪,农民是真的能打的,是清政府不想和列强玩命,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玩命,两边都是你死我活,所以强度马上上来了,列强遭不住这种强度。

欧洲人从马嘎尔尼开始,对中国民众的宣传,就是极度鄙视、看不起、丑化、百般侮辱的,心理上已经建立起了很强的优越感,(顺便一提,日俄对中国人也是有这种优越感的,也是长期丑化中国人,现在其实还能感觉到这种不经意间残留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更是确立了这种优越感,直到太平天国,列强第一次认识到“这片大陆”的潜在力量。

所以太平天国以后,即便清政府的威望和力量下降,欧洲列强还是忍住了,没有再逼迫清政府割地,因为“怕清政府也硬一回”或是“再来另一个太平天国”把清政府推翻。列强心里明白,如果再逼迫清政府,清政府只要“硬气一回”,说不定满打满算总共也就3、4万的殖民驻军就要全死在这,那以前的条约也没了,列强“不敢赌”了。而且此后列强还帮着清政府“管理海关”、“收关税维持清政府的统治”,还借钱给清政府让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1878年)。

总得来说,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欧洲列强达成共识“清政府不能倒”。

如果不是日本胃口太大侵略朝鲜,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搞不好清政府还没那么快倒台。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不仅是败而且是大败特败,一败涂地,全军覆没,导致清政府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亚洲颜面扫地,国内震动。《马关条约》签的过于离谱,当时放弃朝鲜半岛就算了,还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这条约简直就离谱了,怎么看怎么离谱,你虽然大败,至于割那么多吗?割地割的列强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了“三方干涉”还辽,也就是“让日本把辽东吐出来了”。有人说那些地方日本已经实际控制了,其实不是,马关条约签了以后,台湾岛上还在反抗,民间也有反抗的组织。你不签对方实际控制没那么容易的,而且还有可能随时拿回来,法理还在,一旦签了字,暂时是安全了,想出兵拿回来就没法理了。

日本过于“狮子大开口”,清政府过于软弱,于是才有了后面的11国列强联合起来逼清政府签《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只是赔款没割地,但是国内看不下去了,民众的意识已经慢慢觉醒,觉得你清政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过于离谱,所以一致认为,《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必须下台。

可以说《马关条约》是近代一个极为特殊且意义重大的条约,首先是日本打破了列强趴在狮子身上“慢慢吸血”的默契,日本狮子大开口,一下子打破了平衡,“把狮子提前叫醒了”。你说这是日本人太心急,殖民者玩平衡手段比较高吗?也许是,但是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日本历史上站在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阴影下太久了,太压抑了,一旦看到机会心态就失衡了,他们觉得不抓住这个机会把中国压住,下一个机会也许永远不会来了,韩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很多时候也是心态失衡充满恶意,越南人曾经也是“看到了难得的机会”,觉得不赌一把不甘心。这些国家都是有一种情绪在的。而西方殖民者就没有那种“报复”情绪,更多的是利益权衡。

其次马关条约的成功签订,为日后日本进一步侵华打好了基础,日本人可能也没想到打了一场仗就得到这么多战利品,也太赚了,别的啥都不想干了,就干这个。

最后,马关条约抹平了清政府之前的很多努力,比如洋务运动、收复新疆、平定太平天国,给清王朝敲响了丧钟。

之前大家觉得清政府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精神面貌有所好转,然后发现人还是那个人,给你洋枪洋炮军舰也没有用啊,割地赔款条约还是说签就签,反抗都不想反抗。战败是一回事,但是反抗不反抗、敢不敢战是另一回事。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不敢反抗,不敢战,不敢斗争就相当于“小儿持金于闹市”,最后的结局是注定的。

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拥有的权益转移给日本,北洋军阀最终还是签不下去,不敢签。签了也完蛋。蒋当时想了又想,也没敢签。没签就对了,日俄战争,日本打赢了,俄罗斯就是不割地不赔款,日本一点办法都没有,当然沙皇也付出了代价。


~~~~~~~~~~~~~~分隔符

实在忍不住要补充,我发现评论区很多人故意恶意解读我的话,这就没意思了。

评论区有人恶意的攻击我,从道德方面给我扣帽子,说我替太平天国说话,觉得我对“几千万人死”没感觉,好像是发生在陌生人身上的事,好像死几千万人和我没关系,想说我冷血,是这个意思吧。

我整篇文章都是从一个客观的视角(甚至是欧洲殖民者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事件,我一开始就说了,我喜欢站在宏观视角,因为站在宏观的视角才看得清,才说得清,看我写的东西的人只要看完有一点收获,那这段历史才是有意义的,你说死几千万人我有没有感觉,我当然有感觉,但是情绪只是一种情绪,煽情不是学者应该做的,情绪永远不能代替思考。

国人看待历史通常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这是一种不太好的习惯,当然我也理解很多人缺乏信息渠道。知己知彼绝不是对立关系,两者不冲突,知彼才能更加知己。

''A THOUGHT - Uncle Sam: If China only knew his great strength, or if a Chinese Napoleon should show himself, how long would this giant submit to being led about by little Europe?'' - American cartoon from ''Judge'' magazine (artist: Grant E. Hamilton), June 1901

这张照片是当时美国人画的,上面的文字只要学过英语应该都不用我翻译就能看懂意思,不懂的可以在线翻译。这张图其实完全印证了我上面的很多观点,即使这张图确实有某种丑化中国人的意味,比如把中国人画成黑人。这张图你可以批判的去看,这张图里面的观点你也可以批判,但是你不能视而不见。

我上面写的那些东西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当时的外国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包括他们隐隐的对中国人的那种优越感我也提到了,至于你怎么解读,怎么思考,那是你的事情,你如果说的对,肯定也有人会接受你的观点,包括我。

但是我绝对不能接受对我进行道德审判,我只想就事论事,如果你只想讨论我是不是人渣,那你是来错地方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