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施压巴拿马终止与中国的合作,能成功吗?
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曾在他撰写的回忆文章中指出,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里一直都以为中日甲午之战是以大清的全面胜利而结束,因为在过年期间有小贩到村里卖彩绘画片,其中就有描述中日渤海之战,画着日本军舰被装着火药的夜壶击中起火而下沉,其他画片则有一群日本俘虏被锁上链条并关在笼子里,当时他们与许多成年人都认为,大清帝国对日战争打了大胜仗。
蒋孟麟所说的画片是以版画拓印,迄今仍有数十件被保留下来。 2014年5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曾与大英图书馆合作,在网站上举办「绘画中的日清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的网络特展,展示了甲午战争期间制作于中日两国的235件版画,其中179件为日本画家作品,绝大部分为锦绘,其余56件出自清末中国画师之手,属于大英图书馆馆藏。
展出版画中有《捉拿倭奸审问正法图》与蒋梦麟描述的画片相符,落款是「仁川必胜斋石印」,画者是「嵩山道人」,时间是「光绪甲午季秋」,画中是战败被俘的日军士兵被捆绑着准备送去砍头处决。 另外有《朝鲜水战得胜捷图》、《海军大胜图》、《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等等,但是没有蒋孟麟描述的「夜壶炸弹击沉日舰」的画片。
有些历史研究者把清日甲午战争视为清廷统治崩坏之始,导致清廷政权无可挽回的局面。 经此一役,历经30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除了一批接受西方先进文的知识分子之外,清廷与民间甚至将甲午战败营造出大获全战的假象。 前北京大学校长蒋孟麟在其发表的一段回忆文字中,证实了清廷掩饰败绩谎报战胜并借此维持政权与社会稳定的事实,但终究这种用谎言维稳的做法难以挽救清廷政权的崩塌。
甲午战争之所以重要,历史学者郭廷以在其研究著作中指出,鸦片战争至英法联军历15年,英法联军至日军初次侵台又15年,再经英国马嘉理事件、伊犂交涉以至中法战争,断断续续的外交事件让大清帝国尚能喘息苟延。 但到清日甲午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片刻未曾松懈,大清帝国进入危急存亡之秋。
上面那些清朝版画不只看到国际关系、朝廷治术、艺术商业史,还看到一个群体的集体社会意识。 央央天朝上国,败给日本蕞尔小国的事显然不合逻辑。
言归正传,巴拿马怎么可能离得开与中国的合作?一个小小的卢比奥有这样的能量么?就算他的主子川建国出马,巴拿马人民也不可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