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武则天开创了先河,为何后世再也没有女性称帝?
我认为,武则天刚死的那段时间,也就是“红装时代”,没有出现一个才能配得上野心的皇室妇女,韦后、安乐公主穷奢极欲、卖官鬻爵、欺压百姓、迫害忠良,唐朝百姓非常讨厌她们。太平公主智谋过人,品格民心和兄弟差不多,后世有人评价过,武曌当太后前一直节俭并笼络下人,而太平公主不懂得这点。上官婉儿等女官倒是真才女,可惜没有皇室血统,武则天一死就很难保持权利,别提称帝。
武则天死后一段时间,皇室出了一些有能力也有野心的女人,但当时男权已经回过味来了,开始打压皇室妇女。第一是皇帝、太子不再册立正妻,把上位前的妻子贬妻为妾,由新帝追封生母为皇后。第二是打压公主权利,削减公主待遇,不准公主沟通朝臣。不少后妃都是才德兼备之人,可惜没有施展的余地,而公主基本销声匿迹。
总的来说,是中国长期男尊女卑,导致女性没有男性的环境,环境很重要。男性接受系统性的教育+参与社会竞争,比女性更聪明有见识。韦后、安乐公主有善辩机敏的记载,可没有任何才艺、学识的记载(炮灰李重俊都有),手握大权就变得又蠢又坏,像农奴翻身做主人一样为所欲为,根本原因是素质不够,无法摆脱自身局限性。
说点有意思的,魏晋南北朝,公主和驸马要么一夫一妻,要么各玩各的。初唐默许公主出轨,但要求驸马守贞。武则天以后,皇家不准驸马纳妾,但逐渐允许驸马和奴婢生育庶子女,现代许多人支持公主打小三,但这实际上是女性互害,因为婢女没有选择权。明清皇权集中,但驸马经常纳妾。乾隆在世时,和孝公主的丈夫就有纳妾。
有意思的是,公主和驸马最平等的时候是皇权最弱的魏晋南北朝。或许,男尊女卑恰好是阶级森严带来的,只有阶级平等才可以男女平等?纵观古代史,越是君权衰弱的国家女性地位越高。或许是因为,越依靠男性体力的社会越弱肉强食,女性和底层地位越低?皇权集中的方式就是把一家权利集中于父亲,再通过家庭收集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