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45岁是一种什么感觉?
现在是2025年1月,我是80年生人,今年正好45。
人到中年,分享的欲望肯定是不如年轻的时候,平时也不发朋友圈。前年在43岁的时候,写过几条关于中年状况的答案,转眼一年多没有留下记录生活的文字。正好刷到这个符合我年龄的题目,以后争取每年都回答一个符合年龄的题目。就此当做年度个人树洞,也让陌生的朋友们看个笑话。
工作情况:
某事业单位工作了半辈子,非领导工作岗位。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工作了22年,没有换过单位。现在的工作状况是波澜不惊,也不对未来发展有过高期待,也谈不上摆烂。早年间也是奋发有为小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一定职级就停滞不前了,再也不相信领导画的大饼,也不当奋斗逼。
关于工作,我有两条深切体会:
第一,个人能否得到提拔和进步,自身的奋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领导的赏识和人脉关系,而前者更为重要。领导的赏识得看机缘,我这二十多年件见过很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同事,最后一无所获的,也见过能力平平、埋头肯干的同行平步青云。在中国目前这个一把手说了算的环境下,领导的提拔是体制内最重要的进步渠道。所谓努力,更需要机缘,找对方向。做事风格、家庭背景、表达能力、人际关系,甚至外在形象、气质,都构成了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的,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决定人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太多了。明白了这一点,放平心态,多学习反思,少看网上的厚黑学,方能在人生起落之时游刃有余。
第二,得不到提拔的中年人应该放平心态。我目前的心态就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到我。年轻时忙忙碌碌,总想把单位交代的事情做到最好,在意方方面面评价,生怕得罪任何一个人,活得心累。现在正式迈入中年,也看清了发展的方向:能够争取到的待遇尽量争取,争取不到的提拔不做任何期待;能够做好的分内事尽量做好,做不好天也不会塌下来。我很想告诉二十年前的自己:在中国,工作上的任何评比、检查、考核,恐吓的效果大于实际的作用,你要是完全跟着上面转,累死了都没人同情你。事实上,在事业单位内,要开除一个有编制的员工,领导承受的风险比你大多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大胆地“为国尽忠”,而不是去迎合某些人而丢失自我。这也是我鼓励年轻的朋友们去考公考编的原因。
事实上,我对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满意的。年轻时总有过高的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步入中年应该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妥。该评的职级都评上了,公家单位毕竟都是熬资历,拿到手的收入待遇最实在。另外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不济是客观规律,所以很多繁琐的工作自然会转移到更年轻的人身上。
再就是人际关系方面,上到上级部门领导,下到门房大爷,乃至同级业务单位的头头脑脑们,二十多年都混了个脸熟,办起事来方面不少。偶尔有不长眼的同事领导刁难,也无惧任何对方背景,该甩脸色甩脸色,该摆烂摆烂。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让天塌下来。体制内就是这样,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面子,但谁都不会轻易掀桌子。毕竟,平衡与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情况:
孩子上初三了,今年下半年高一。就一个孩子,年龄大了错过了二胎生育时间,也就算了。养一个孩子生活压力还是小多了。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夫妻双方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上的压力很小。老婆自己经营一家互联网公司,收入尚可。夫妻收入比大约在3:7,我很惭愧,因为工作性质我的收入无法为家庭做出更大贡献,但我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照顾老婆孩子上,这样也算取得一种平衡。老婆工作很忙,而我相对清闲,所以在教育孩子、赡养双方父母、处理家庭琐碎事务上,付出更多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小到家里水电维修,大到孩子择校父母看病,处理亲戚矛盾,基本都是我负责。
在精神生活上也是这样,现在孩子慢慢大了,没有那么多需要支出的地方。家庭吃穿用度基本不用担心,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和财力研究自己的爱好。比如一些古早书籍,慢慢地在网上购买收集齐全,可能不会再看了,但是摆在书柜里看着就开心;收集各种相机镜头,不一定拍,但是会慢慢研究;研究各类手电筒、充电宝、充电头,用仪器测试它们的功率;购买大容量硬盘,慢慢清理这些年留存下来的照片,分类、整理。这些事并不能产生任何实际的价值,但是沉浸式的体验,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是最好的休息。最近在考虑买电动汽车,为此专门买了一个车位,研究了充电桩和各类新能源车,但此举遭到老婆强烈反对,理由是家里已经有两辆油车,两个车位,使用率不高,且电动车不安全。我正在思考怎样给她普及智能化电车的知识,或者向她坦白,我就是想买个大玩具。
家里离单位很近,每天走路上班。这两年房价下跌加优惠政策多,在附近又买了一套房。很多人觉得不划算,我自己也觉得没必要。但是当时我们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渠道,手上又有一点闲钱就买了。上个月交房了,没有什么欣喜之情,也不知道是否装修,目前就毛坯状态放着在。
家庭状况
我和老婆感情很好,这一点很幸运。除了早年间孩子很小的时候,为照顾孩子的问题争吵过一段时间以外,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相安无事的。关于家庭关系,观察了我身边的很多亲人、朋友、同事,我想说一个扎心的事实:绝大部分家庭的争吵,可能都和经济基础有关。说穿了,贫贱夫妻百事哀。或者说,双方条件差异过大,也容易出现问题。举个例子说,我们年轻时吵架,无非也是为谁照顾孩子,谁的父母照顾得多而争吵,为谁的家庭出钱出得多而争吵。现在回想起来,不就是钱的事情吗?后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照顾孩子可以请保姆,照顾老人可以请护工,逢年过节全家一起出去旅游。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钱可以解决99%的问题,真的。
没有生二胎。在40岁以前一度很想,又被现实状况困扰,加上突如其来的口罩四年,犹犹豫豫错过了时间。
在口罩期间,家里送别了几位亲人,悲痛之余,自己内心越发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宽容以待。对老婆、孩子无限包容,对老人尊重、理解。毕竟,能陪你到最后的人,也就这几个吧。
孩子成绩一般,性格老实善良,喜爱动漫游戏。没太逼他学习,反正能上个普通高中、大学就够了,目前的家庭状况也勉强能为他兜底。我时常跟他开玩笑:以后你没工作我把退休金分一半给你花。我给他买了不少玩偶、游戏机、漫画书(当然也是我自己喜欢),很多时候,他把我当兄弟。
身体状况:
我时常形容中年人就像一块循环次数多了的电池:待机时间短,充电时间也短。年轻时睡不醒,中年后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即使是周末也最多睡5个小时就醒了。中午必须迷糊一会儿,不然下午崩溃,哪怕迷糊15分钟,醒来都会清醒不少。
身形开始发福,目前我身高178cm,体重80kg。两年前我曾经的底线是75公斤,现在已经没有底线了。不仅是管不住嘴,而且感觉身体代谢变慢。每当我看到各种减肥博主的时候,是由衷的羡慕——年轻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减肥的难度是急剧上升的。这不是毅力问题,而是客观规律问题,中年人的苦只有中年人自己知道。
我在武汉,口罩的这4年,武汉人是怎么过的就不提了。为了缓解从精神的抑郁到身体的颓废,去年3月份,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过于激进的锻炼计划,每天慢跑5公里加打篮球半小时。坚持了一个月,腰部开始不适,自己不以为意。某天在篮球场,无人对抗的情况下,腰部突然剧痛倒地。到医院检查,拍了片子,腰肌劳损加腰突。晴天霹雳,自此开始了长达大半年的康复治疗。最严重时,腰椎疼痛得每天早上无法起身,只能平躺缓解,再咬牙站立,整个过程得十几分钟。缓解几天后,偶尔一个喷嚏又会疼得撕心裂肺。医生说要么手术,要么保守治疗,但是手术后有复发可能。期间使用各种膏药、按摩都不能彻底解决。最后还是按照骨科医生的建议,服用消炎药加物理康复治疗,陆陆续续花了半年时间才逐渐好转。
这次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中年人锻炼身体要量力而为,不要再幻想自己是年轻人,骨质疏松和肌肉的退化不可避免。彻底告别了我的几十年的篮球梦,改为在家练八段锦和户外散步。
这四年的精神状况非常不好,尤其是被关在家里的那些日子,不堪回首。后来放开了之后陪老婆在国外旅行了几次后,好转了一些。也逐渐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但头发已经稀疏,睡眠质量较差。老婆还算年轻,各种化妆品和医美,我很支持她把自己搞得光鲜点,看着她漂亮点我心情能好不少。
这个树洞,先暂时写到这里,看看后面是否还有可以补充的。感谢看到这里的您
2025年了,希望中年人们放宽心,放下心中的烦恼和芥蒂,感受时间、感受衰老,体验真实的自我,让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