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最终会走向何种结局?

发布时间:
2025-01-07 09:21
阅读量:
5

好嘛,战前写的预测。

IDF拉的有点超乎想象,空军也拉了一兜子

这是真没想到

你好歹打下三个村子啊,不要只打几公里啊,哎呀这解说我没法做了

tm挺以的都是黄旭东!





嘛,现在很明显了嘛,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放大版

当然了,我大约说明一下各方目的,战况大约会怎么进展,可能有什么秘密武器,战术模式。

我对犹太佬还是很熟悉的,他们的做事和价值判断方式很有特点,别的种族学不来(不过这里并非种族主义里的种族,而是一种文化范围,恰好犹太人还特别喜欢把这种文化的核心框在血缘关系上,所以就产生了犹太人的文化和种族高度绑定的现象,这种文化继承模式在以前的文明体系中很常见)。

多次斩首是根据他们的种族特点,这样可以迫使以色列军队不得不认为”我们占据优势“,因为老百姓容易这么认为,如果战斗失利则可以甩锅给军队,尤其是对政权影响最大的陆军——你看,老百姓都认为有优势了,你上了你失败,说明你菜,不怪我。

如果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说法来说,就是内塔尼亚胡在”刻意创造一批速胜论群体“,这批速胜论群体占据到选民基数以后,只要这部分基数大于”因失利而带来的选民丢失“,就能保住内塔尼亚胡的地位(即便战败)。

当然,以色列军方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的,实际上内塔尼亚胡也明白,更何况军方要面对的是真正的战斗,而斩首行动并不影响实际的战役部署——更何况中东力量是试图进行防守消耗战(恐怕这只是前哨战)。

所以,内塔尼亚胡的主要目的,是逼迫陆军继续参战,但同时战果不佳而且作战显得要不英勇。

也就是要达成三个目的。

1:提高国内的尽快打击的情绪——主要手段:培养速胜论,从过往的压低事态转化为培养速胜论人群的拔高事态。

2:保障以军中层军官的升迁,对中层军官做出许诺——高层军官在作战失利后会被清理,这也是内塔尼亚胡的目的,消灭政治敌人并且分化军队不让军队有反抗自己的能力,而失利的高层军官的萝卜坑会空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对少壮派许诺“。这个操作和日本之前的226事件有类似之处,当然以军的构成模式也确实非常利于同样的操作的发挥。

3:摧毁以军地面部队的士气,减少攻坚和重火力支援供应——缺少攻坚和重火力,可以让军队难以执行进攻性任务,伤亡很容易过大。无论是仓促进攻伤亡过大,还是军队拒绝进攻,这在内塔尼亚胡的宣传下,都是军队能力不足的体现。

而要达成这一点,需要做到两件事。

3.1:弱化前线攻坚力量的保障作业,减少弹药供应和防护配件,尤其是坦克和重型步战车的配件,但做的太过分可能会被多次注意(少数几次没关系可以搪塞过去,而且可以反咬一口说是军队没搞好后勤供应),最关键的是”要延长损坏装备的维修时间“,同时又”不减少太多,甚至增加新装备获取的种类“——因为前线战斗,大部分武器平台被损坏后是可以修复的,修复后能迅速填补战力,而新装备填补终究是少数,但是老百姓是很难理解”修装备的时间“这回事的,同时新装备的”种类“也比”数量“更重要,因为电视上展示一个武器就有理由占用一整段时间,数量只有一个数字。

所以可以想见,内塔尼亚胡在战争进行到不利局面后,会突然展开”广泛外交“,大量之前外交访问等铺垫好的”友好国家援助“会出现,而且会有大量万国牌武器进入——此举也是为了打造一种”我内塔尼亚胡和沙龙一个水平“的印象,至少这和以色列之前的成功外援在”电视屏幕上“看起来是类似的。

不过由于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以这真的只能是电视上看起来类似。

大概的支援情况大约会是这样。

美国为我军提供新型武器装备,此武器装备的性能优良,机动性强大,是未来战争的xxxxxxxxx,它具有超过200种的现代化战争特点,是现代战争的基石。美国特此提供新型M777榴弹炮6门,炮弹500发。

英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迅速派遣空军支援我军的外围行动,内塔尼亚胡对此强力盟友的加入表示由衷的感谢,以英友谊牢不可破,英国空军一次性就出动整个战略区域的75%空军对真主党进行了毁灭性超大规模骇人地毯式轰炸(画面上出现了三架狂风战斗机掠过的镜头,是的,那就是英国在本区域75%的力量,不过观众肯定不会知道原来画面上的三架飞机就是全部了,他们还以为只是拍了一个机队起飞的一个镜头而已)

法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北约中的特例,撑起半片欧洲自主天空,伟大的拿破仑再世的马克龙总统,为支援我以色列抗击恐怖分子,将法国军队自己使用的战略储备大批运抵以色列,这些武器在法军中享有盛誉,是法国士兵最好的伙伴,以军得到这种武器在地面战中必然所向披靡。法国援助200支法玛斯突击步枪。

3.2:持续对空军下达”继续斩首“的指令,并忽略陆军对于空军请求火力打击的任务,由于以色列陆军高度依赖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这也是以色列政府长期以来的有意为之),因此以军将会失去大部分重型攻坚和远程火力支援手段。

而内塔尼亚胡可以持续在新闻上发布”根据以往成功经验,我们击毙了xxx和xxx头目,我们不断的击毙头目,这说明我们的空军火力异常凶猛,超越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我们必将战胜对手,因为我们的空军和海军都已经全力以赴,现在就是陆军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了。“

这样老百姓会采信这一点,因为火力这么凶猛,那么对陆军的火力支援一定也是正常水平,就算有反对意见和陆军抗议,内塔尼亚胡也可以拿出:敌人头目都死光了,敌人根本没有指挥能力你们也打不过。


但是,客观条件来看,以色列必须出击,因为只靠空军完全没有办法消灭真主党的火箭弹阵地。

时间拖的越长,以色列的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越大,本就不多而且大幅度阉割后的以色列军工集团并不能承受长时间的挨打。


所以内塔尼亚胡的底牌其实也很明确,就是空军力量,而海面如果不能保持安全控制水域的话,那么也可以靠美国介入来保障最基本的对外物资获取能力。

以色列空军具有绝对优势,而且数量不小,加上高精度武器,是可以在敌纵深打击集结点和供应线的,这就可以限制敌人进行大规模防守反击的能力,即便以色列陆军遭到重创,那么依托剩余装甲搭配大量空中遮断火力,是可以避免敌人进行大规模攻击作战。

也就是说,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灵活使用空军“来既削弱陆军地位,甩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把亡国风险给控制住。

而以色列空军当然也非常乐意看到这一点,这也是空军和以色列政府长期以来的默契。


那么,战况大约会如何呢?

这里就从进攻开始。

由于以色列陆军缺乏火力体系,因此以色列军队既不会选择宽大正面通过坦克部队对真主党防线进行施压,也不会冒险进行集中力量撕开防线。

他们会分多股力量,形成几个独立集群,以每次相对较少的兵力对真主党防线进行试探,试图找出火力点并以梅卡瓦坦克的直射火力摧毁目标。

这种战法是建立在真主党想要迟滞以军并且创造杀伤机会之上的,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真主党发现以军后会尽可能在远距离开火,利用反坦克导弹射程比梅卡瓦坦克长的优势。

这样梅卡瓦更可能靠主动防御系统,敌人远距离命中困难,烟雾弹等手段来减少敌军杀伤,并且以色列坦克强化了坦克观瞄能力,即便在对坦克大小目标有效射程外,发射榴弹压制敌反坦克步兵也是可以的。

这种战术是非常常规的,但除了这样的战术以外,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便是获取了美国情报支援,哪怕是最高强度的支援,真主党的防线是分散且单个目标极小的,以军依然要依靠前线火力侦察才能切实的标定目标。

真主党之前也广泛使用这个战术。

不过在阵地战中,我认为真主党应该不会采用这样的战术,因为他们的小战术选择是比以色列陆军要多得多的,而且他们训练程度很高,所以墨守成规的一直使用以军认为的战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真主党并不是以”在射程外降低对方打击能力“这一保存自己的假设作为战术设置的主要判断标准。

他们的判断标准很可能是”短时间内造成重大打击,产生较强压制效果,造成以军伤亡且目标众多难以选择反击对象,并在以军重整队形时加以持续压制,并在此过程中分散逐次撤退到小型补给点处重新补给,并在另一个预设阵地中再次防守,重复这一过程“。

这需要依赖于较好的训练和士兵的主观能动性,相当于把原来一个排长的技术普及到了”班“级编制中去。

从历史经验和此前的作战方式来看,真主党是基本完成这样的训练的,甚至在本地民兵(非真主党直接成员)中都有大量单位可以做到这种程度(所以真主党才要花很多精力和金钱在众多民兵和其支持的武装势力中大力强调要普及中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

这种分散但原本需要较高编制规模才能执行的”弹性防御“,被真主党大量下放了。

在这种基本战术下,其实以色列陆军在他们的战术基础角度来看,是没有办法应对的,他们的编制体系和指挥体系是无法针对这种战术的——可以说是底座不够先进,单项没法弥补,而真主党方面是底座先进,单项总和比较落后。

从战争经验来看,底座先进,单项总和落后的军队通常可以战胜底座落后单项看似更强的军队,尤其是进入中长期战斗后。

对于以色列军队来说,他们的后勤供应和作战耐力来看,攻击性作战的动能最短会在12天,最长会在15天内消耗到不能持续进攻的程度——防御作战的”战略转折点“就会在此发生。

在弹性分散防御的情况下,以色列陆军即便没有被3.1部分削弱补给,他们也很难攻陷黎巴嫩南部省。

事实上如果按照15天计算,以色列主力部队锋线大概率只能推进到南部省的三分之二。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军盲和大多数国内劣质专家是看不出”转折“的,更别提鱿鱼了。

在新闻上,由于以色列新闻能力相对中东方面更强,你会看到电视上的”锋线“移动速度很快,甚至可能夸张的标到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

但实际情况是,新闻上的标图是”到此一游标记“,而战争实际胜负是有生力量的此消彼长。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真主党或中东其他方面转发出来的视频来看实际锋线——通过视频打击位置,则可大致估算进行高烈度抵抗,有生力量大量留并且还有补给继续作战的实际锋线(战场的网络当然是遮断的,能发出来恰恰就说明还有余力,以军的区域清理工作根本就没啥效果)。

当以色列已经停止标记”到此一游区域“,并且开始说”清理残敌“的时候,实际上就到了战略转折——当然,军盲会认为这是大局已定。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那一时刻的真主党发布的攻击视频来推断——真主党打击位置在以军标注战线的”后方“,这段距离才是以色列军队真正”要清剿“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真主党当然能一直给以军持续伤亡,消耗以色列陆军的人员和军事装备,但更关键的是人员和运输载具。

然后各位会发现,这个清剿面积巨大到以军兵力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清干净的程度——实际清理区域,只是黎巴嫩南部省的靠以色列的三分之一区域,也就是清理最容易清理的部分,实际上能否做到,要看第二阶段是否发生转折。


第一阶段的转折,实际上就说明以军通过占领地面,把真主党推到普通火箭弹攻击以色列射程以外的计划的破产,真主党依然可以在非清剿区域内继续发射火箭弹。

第一阶段转折的重点,在于黎巴嫩防御作战的成功,没有实质性的丢失土地,甚至还让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以色列陆军不再具备进攻作战的能力。


第二阶段。

以色列进入战略防御态势,以色列空军继续空袭后方设施,如发电站,自来水厂,码头,办公区和金融区。当然”斩首行动“还是会继续。

此时各中东武装将会在第一阶段转折后突然集体加入战场,对以色列的后勤设施发动攻击,也是发电站,水厂,码头,办公区和金融区——对码头发动攻击后,对于商船的攻击反而可能会停止,因为没必要了(对商船的攻击只是增加成本,此时不太需要这个,反而更多留下弹药应对可能的美国干预更合适)。

第二阶段下,双方都没有进攻能力,但这要基于之前说过的”亡国风险控制“被良好执行的情况下,也就是内塔尼亚胡依托于宝贝空军控制事态。

这里面有一个命门:真主党和中东力量可以接受很多损失,把陆军消灭到难以承受的损失是困难的,消耗大量弹药的,以色列没有那么多弹药,同时中东力量的抵抗指挥机制让他们在小单位下依然可以独立完成作战,要想失能一个编制不会和传统大编制对手一样那么容易。但与此同时,以色列必须仰赖自己空军对于敌军补给线和集结点的绝对压制能力,所以以色列空军必须全功率发挥作战效能,这意味着以色列空军绝不能有重大损失。

注意,这里是以色列空军绝不能有重大损失,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色列空军不能经常完成任务——不能完成任务,可以是敌人藏得太好,也可能是空袭被干扰等等,而重大损失则是指战机被击落,甚至飞行员死亡或被俘。

由于这样的战争模式,空袭的消耗敌人的效率本来就被削弱,所以干扰空袭让空袭失败的收益并不高,但是击落敌机降低敌人战斗力则收益极大。

空军损失会极大程度的降低空袭效率,如果侦察机被击落就会大幅度降低侦察能力,这种损失下降的战斗力是不成比例的,飞机减少10%,空袭能力不会只降低10%,而是多得多。

第二阶段转折,就会发生在以色列空军被突然大量损耗,比如说突然数十架战斗机被击落。

这可能会如何达到呢?有两种可能。

背景:为了控制事态,必须大量进行大批次大纵深的空袭,而为了持续空袭行动,战机路径规划不得不很大程度上的规律化。这让真主党方面能够了解敌机活动规律大有帮助,在一个空域内长时间存在的战机将会非常多——为了维持战场遮断,一个标准空域内的战机会很多,会降低指挥效率,并且远近战机在特定条件下会同时处于受威胁状态下。

这是使用空袭代替火炮作为攻坚和支援的固有劣势,而且情况越复杂这个效应体现的更为明显。

可能性1:真主党隐藏中程防空导弹,这些防空导弹分散布置,进行美国理论中建设的”防空游击战“思想,也就是不以阻挡敌空军进行空袭,而是临机趁着敌机不注意,零敲碎打的击落敌人的一些战机,这一点和美国让乌克兰人做的类似,但是俄乌战场上,俄国人使用滑翔炸弹的次数越来越多以后,这种防空作战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在以黎战场上,由于打击目标太多,对空军遮断要求太高,不可能采取滑翔炸弹为主的攻击模式,只能是以航空炸弹(铁炸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为主的模式,否则不论是打击时间还是持续支援时间都无法满足战术需求。

真主党通过对中空和低空(低空主要是对付铁炸弹)的防空游击作战,在以色列空军必须频繁长程且高精度打击时间敏感目标(高度不能高)的情况下,搭配少量中程空空导弹和大量肩扛导弹,就能对以色列进行持续杀伤。

可能性1更大可能发生在以色列空军和陆军最后还是精诚合作,而且”最后“的时间还比较早的情况下,这使得以色列空军打击距离越远,近距离支援越多,同一空域内战机数量越多,受到的威胁和失误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让真主党的”可成规模填补前线空缺,逐步恢复战线,并以宽大正面的广泛渗透,创造从1阶段的战役转折,发展为2阶段战略转折的机会。

这是一种稳打稳扎的打法,但不妨碍第二种可能性会同时实施。


可能性2:在以色列空军发动大批量打击成为习惯后,突然大量空军被空中火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大量损失。

中东没有很强的空军,怎么会做到这一点呢?

其实是A射B导,中东反以的,突然从不知道从哪里淘来的又便宜又好用的小型的主动雷达,并且用这个雷达做出了远程空空导弹,挂载了落后战斗机上,比如说突然掏出一个霍克导弹改的超级版不死鸟导弹,但是上面的霍克导弹是主动相控阵,扫描角度和探测距离大大增强

甚至他们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借鉴了一些技术,自行研发出了一种细长的远程空空导弹,比霍克改的加强版不死鸟好多了,就算是轻型老旧战机也能发射呢,只要对准方位打出去就行,真方便。

更关键的是,这种导弹不需要机载雷达,而是可以广泛的对接很多种类的地面雷达系统,从而完成简陋版本的A射B导——并且这种导弹还可以“人在回路”,而且还不是飞行员的回路,是地面控制站的回路。

这是一种技术上可以,但针对性很强的打法,中东老哥真的是在战术想法上十分大胆,毕竟这种技术如果实验,那肯定会被以色列发现,而中东老哥居然拿这种技术没有经过实验就敢投入战场,真的令人叹为观止,能够这么有效的作战,运气真好啊,应该是祈祷导致机魂大悦吧。


一旦以色列空军发生了重大损失,只要损失不可忽视的数量,以色列的空军底牌就不可冒险,不然在那种陆军已经被消耗的情况下,真的很快亡国。

所以第二阶段的转折点,会发生在以色列空军的开始以“浅近纵深”目标为主,不再进行大规模大批次的空袭,战机开始需要护航行动等来看出来。


第二阶段转折后,真主党会逐步填充一线兵力,开始对以色列已经薄弱的陆军防线进行持续试探,增大以色列压力,并且会在主要战线之外加强渗透破坏行动,甚至成规模进入以色列领土。

之前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不想给以色列老百姓过早施加“我们要亡国了,我们真的得放下国内利益分歧,全民抵抗了”的压力,确保敌人主力已经消耗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发动下一步大规模攻势,让以色列社会来不及准备。


第三阶段:分为美国下场和不下场。

美国下场,全面打击抵抗之弧,准备派遣大规模地面部队协助作战。

美国突然在湾湾问题上跟我们说好话,呼吁和平,说明和平意图,表达对安全形势的关切,连连称赞中国海军和空军和火箭军的表现是专业的,符合国际规范的。

现在已经有这个迹象,但考虑到美国的政局,他们的决策是不确定的,因此不能现在断定。

此时,胡塞等会开始真正释放迟滞航道的能力,在美军大舰队赶到以前,大量布设各类水雷,开始实质性干扰和无限制封锁航运。

之后的战争胜负,不得而知。

美国不下场(当然支援还是给的)

由于以色列力量衰弱,亲以国家将会开始立场松动,逐渐对抵抗之弧行动默认,甚至采取暗中支持的做法——一些本来就动摇的国家,会开始反以色列。

这些力量不会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改变本次战争的结局——这次以色列很可能不会在联合国国家名单意义上的亡国,但亡国和人口快速流失已成定局。

第三阶段会开始对以色列本土发动地面渗透打击,而且不是那种以色列动员后就能防御的打击(不是哈马斯那种),而是在有尽可能做好的“严密防线”的正面进行渗透和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的纵深将会被限制,不断的分裂以色列内部势力:在中心区的人认为定居点是外围区域,实在打不过就放弃;外围定居点的人涌入核心区,导致核心区本就已经因为外贸路线打击而紧张的各类资源更加紧张,从而引发居民对于当局的矛盾,促使内塔尼亚胡做出更加激进的决定——必须把美国彻底拉下水(注意,激进手段仓促拉下水,和让美国准备好下水,战斗力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美国人在仓促准备下拉下水,他们的失败率是远远高于准备好了下场的——如果能逼迫美国仓促下场,那么中东将很可能在帝国主义手里得到全面解放。

如果美国不仓促下场,那么第三阶段的转折点,会发生在“中东国家主动要求调停”,并且“以打促谈”的情况发生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调停”的重点并不在于中东国家找联合国调停,而是会同时有两个组织,也就是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调停会议同时执行——阿拉伯国家的调停效力要超过联合国。

此时阿拉伯国家的调停有个特点,就是主动要求“以打促谈”,而不是“不打,先停火再和谈”,也就是说阿拉伯国家会实际上提供切实有效的物质资源,不一定要是武器,原材料就可以。

对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密度会维持高位,不再需要真主党长期囤积火箭弹,而是有源源不断地火箭弹,每天都能维持达到200以上的发射量,且火箭弹将会从自制火箭弹升级为更好的标准化军用推进剂和战斗部的“准制式”火箭弹,精度,射程,特别是威力会大幅度增强——此时不仅仅可以让以色列老百姓钻防空洞,疲劳他们并且影响他们的经济,而是实质意义上可以破坏他们的城市建筑结构。

由于射程和精度的增加,火箭弹会开始频繁袭击特拉维夫的“非住宅性生产区域”,也就是办公区,厂区等,会停止袭击发电站和自来水厂——让以色列老百姓有饭吃,不会饿死,不会影响最基本的生活,但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逼仄地生活在核心城市的一小撮范围内。

也就是,把以色列变成一个大号的加沙。


通过这场战争,以色列自身经济实力将会不可阻挡的下滑,金融将会遭到重创,任何需要长期高投资的建设将会很难执行,军事维持成本(特别是军工厂)暴增,人口将会逐步流失到国外,尤其是已经对以色列当局不满的人。

而对以色列对外渠道的封锁和遏制,和谈条件将会是:无阻碍的为加沙城提供补给,加沙的外贸正常化,取消对加沙的生活物资的封锁。

这场战争,将会让阿拉伯国家站上“正义”的道德制高点,并且为未来进一步,决定性的进攻以色列做准备,哈马斯的行动在加沙幸存下来的老百姓眼里,也会变成“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大大强化阿拉伯国家在以色列心脏位置的力量。


之后,便会进入一段摩擦为主,以色列军队开始正面蚕食以色列政府权力的时期,开始进入一个不太漫长的“间战期”。

此时以色列复国主义,只能在以色列军方这里继续存在,实质上的以色列已经灭亡。

当以色列转入实质上的军政府的时候,其效率已经非常低下,美国全球影响力在此区域恢复的成本也将成为无底洞,从而实质上放弃,也没有能力不放弃的,逐步对以色列改变局势绝望。

之后只是阿拉伯国家开始清理残局,解决为了对抗以色列导致的指挥权力过度分散的问题了。

上一篇:鸿蒙next系统以后会取代安卓吗?


下一篇:到底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