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蔚来ET9 ?

发布时间:
2024-12-29 16:14
阅读量:
5

感觉现在中国的大国重器多了,俄乌也撑不下去了,经济宏观面也快出结果了,对方的认知战也改了新战略了。

那就是从热炒俄乌话题、社会话题的方向转向攻击中国的产业,文化。

只要手段都是极力靠撷取、编造、夸大负面要素去影响潜在用户对各种产品的直觉印象,在社交媒体上毒化品牌的舆论处境,阻止这些用户去亲身体验产品本身。

肉眼可见的受到这种攻击的企业和行业就很多。

“我没用过也不要用,但是我很肯定的告诉你不能用”的东西满天飞。找的借口千奇百怪,同意总在把用户群体贴上耻辱标签,公开霸凌,以便制造舆论恐怖气氛,去阻挡可能的产品、产业的成功。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的通过发表发泄性言论获得情绪报酬”的便利条件,导致脱离现实调查、直接诉诸情绪的手段的自发性、自持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这实际上给这个时代的人提出了一个时代挑战——现在比的就是谁能坚持调查习惯,避免受到互联网言论的决定性影响。

谎言的一方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唯恐你做哪怕最基本的调查,希望你不做任何调查,就相信ta的赌咒发誓,对它意图污蔑的一方躲得远远的。

就像CIA要编造“你去xj就会被抓起来”的心理暗示,让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敢亲自去看,然后再把极少数敢于亲自调查、调查后义愤填膺的人打成“收了中国钱”那样,这样的手法在最近这些领域里不断的出现。

其实,要分善恶,关键不在观点,而在于方法论。

谁鼓吹“不要去自己看,请直接相信我”,谁就是恶的,就是这样。

对这个“软肋”,认知战也有一个补救策略,就是“要知道毒品的危害难道要自己去吸一吸”“要知道恐怖分子的邪恶难道要亲自当当人质”“要知道是不是s,难道要自己尝一尝”。

但你自己想想,要可靠的了解毒品的危害,难道真的只有吸入一个手段?要确认一群人是不是恐怖分子,真的只有看ta们的帖子一个安全的手段?除了直接亲口尝,难道你想不到别的手段去做点基本的鉴定?

比如吧——说某个电影很不好看,那你可以看看切片简介吧?说某个车很糟,你可以去销售中心自己去看看、自己去申请试驾试乘吧?

能要得了你的命,让你破产吗?

你要是能养成这种“声量巨大所以值得我调查一下”的习惯,而不是“声量巨大肯定是真的”的习惯,你在这个时代的命运会被后者好很多。

别的不谈,光是抑郁导致的损失,你就可以少个几十万。因为这些声量的传播能量的主要成分就是焦虑和恐惧。

现在再说回蔚来这个案例。

就以蔚来而例,谈几个主要看空理论的论述:

1)换电没前途。

为什么没前途?因为要花很多钱去建设硬件设施。

问题来了——为什么充电桩就不需要很大的投资?

能量是守恒的,无非这段充电的时间由谁以什么形式买单的问题而已。

用充电桩,就是由车主自己分头买单,用换电站,就是服务商集中在专门的充电场地承担。我们就假设同样完成“一亿块电池一周充放一轮”这个任务,是建设上亿个充电桩让上亿的车主自己在家搞对中国的能源布局经济,还是建设十万个换电站和数千个储能中心经济?

要注意,那上亿个充电桩可不是上亿个插座而已,背后还要配上足够冗余的变电站、电力调度设施。

本质上充电桩之所以发展得快,是在蹭中国世界一流电网的冗余容量——但这个安全冗余本来是为城市稳定运营、为备战、备灾留存的,不是平白无故这么留着的。

换言之,充电桩们——尤其是小区内的私有充电桩,其实有隐形的“把消防通道和公共走廊圈到自己大门里”的占用公共资源的性质。

在电动车发展的前十年,反正你占比小,中国电网冗余大,充电功率也低,这个问题可以宽容。

但是随着你在总保有量里占比越来越大、充电功率越来越猛,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尖锐。

迟早中国电网要对充电桩采用竞价配额制,以弥补额外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不但如此,很多小区、尤其是成熟社区的电网恐怕已无可供升级设施建设的预留空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再晚一点买,你可能会无法申请到新的充电桩名额了——尤其是那些超高功率的所谓先进充电桩,会更难申请。

这些矛盾一旦浮出水面,开始发作,人们就会发现用超充技术来战胜换电根本是逻辑不通的。

有人可能又要说“我充电都在波谷充,不跟别人抢电”——问题是第一,将来上亿的车主都这么想,第二储能中心也知道要充波谷电,但它可以建在发电站隔壁,它充的电不需要经过市电系统线路的消耗,天然电价比你低两三成。

送到你家车库的电是要先经过线路损耗的,这部分损耗只能是你买单的。

其实这恰恰是现在的纯电品牌纷纷开始搞增程的原因——因为它们已经开始预见到“申请充电桩遭拒”的问题恐怕会在一两年内开始爆发,到那时它们需要有增程车型在手来安抚车主们。

但问题是——“把小发电站搬到车上”和把“小充换电站搬到自己家里”本质上是同一个思路。

难道这回“满天星策略”就会格外经济了?

“散为满天星”是天然的“用更高的成本换更高的自主性”的系统策略,无论如何都是系统成本更高的,这个成本你出定了,别指望任何人替你出。

区别只在于这份成本所带来的那个自主性对你是不是真的这么值钱。

你真的为了这份所谓的自主性、独立性付出这个成本吗?

纯电最后必然要以“储能站集中充电、换电站分发”的模式作为主流,这是电力系统的客观属性决定的。充电桩模式一旦耗尽了“消防通道”对私占行为的策略性宽容就要撞到越来越硬的天花板。

除非电力系统的基本规律发生改变,否则这是注定的。


2)电池限制车型发展。

一个简单的问题是——电池的进步是能量密度越来越大,还是能量密度越来越小?

既然是越来越大,就意味着要么是同样电量电池可以做更薄更小更轻、要么是等大等重的电池可以提供更多电量。这种趋势就是天然向下兼容的。因为旧电池预留的是一个更大的空间,这个空间当然可以装得下更薄的新电池或者外形规格一致的大容量新电池,根本不存在什么跨越不了的工程技术障碍。

要说限制发展,只能说平面尺寸更大的电池板无法供mini这样的小车底盘使用,所以有必要再支持一款小尺寸电池罢了。

其实现在蔚来的三种车型——即蔚来、乐道、萤火虫——与其说是三种车型,不如说是三种电池规格的工程参考。是用来给未来的换电联盟提供的实物样本,

换电体系要搞,显然不能为了所谓的“降低兼容性困难,只使用一种统一规格”,而必须给大中小型车甚至货运车都提供实践样本,不是纸面上的,而是有实物、有生产数据、运营数据、用户反馈的那种硬参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打消战略盟友的疑虑,引入合作资源。

如果你只有一张计算纸,跟我说加入你你担保这张纸上的东西都可行,我要是不信我可以把这张纸拿回去验算一下,我才懒得理你。

不是不信你算得没问题,而是“算起来没问题”的纸我一天收到八百张,谁有精力张张拿来算。

你不先自己下血本搞出个能跑、在跑的东西来,你不要来浪费我的时间。

其实这些车型能卖多少钱、卖多少量根本就是次要的,它们只要能不断的增强潜在战略投资者对换电体系的适应性、健壮性的信心,为其战略有效性提供足够坚实的实物验证,就已经完成了战略使命。

可以说,蔚来本质上只是个工程实验室,真正要卖的是这背后的整个技术体系和产业标准,只是额外把自己的验证机卖出钱来了。

至于什么“多种电池互相无法兼容”这种担忧,其实根本没什么可焦虑的。

这就像高呼国产五眼插线板兼容不了多种规格的插头一样——稍微调整一下面板设计就可以,难不成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换套房?

其实很多言之凿凿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什么问题,只不过要看出“这其实不是个大问题”,需要你自己额外多做一些功夫罢了。

坦白讲,现在唱衰蔚来的理论,没有一个真的是禁得起推敲的,真正形成实质威胁的,仅仅是音量巨大、似乎营造出了一种不确定性的恐怖气氛罢了。

但是这么说吧——如果你不能穿透针对蔚来的这种水平的舆论操纵,甚至是连针对雄狮少年这个水平的舆论操纵都没能力摆脱,那么你的问题远不是车型选择、娱乐项目选择这么简单。

这个时代是会吃人的,吃的就是对这种巫术没有足够抗性的人。

早点养成独立调查核实的习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