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今天的贫困是美国造成的吗?

发布时间:
2024-12-29 10:35
阅读量:
11

不是!朝鲜平均工资不到400元,一万人民币属于一笔巨款,但我去玩了5天就花了5千多元,因为朝鲜的物价出乎意料。

如果你爱繁华,那就别去朝鲜;如果你喜欢壮丽的风景,那就去长白山天池(朝鲜人叫白头山天池)吧;如果你想体验童话世界,抱歉,朝鲜也没有;如果你崇尚时尚潮流,那朝鲜更是你的“反面教材”。

这地方,倒是挺适合用来缅怀的。

你要缅怀那些热血的青春,缅怀那股革命烈士的精神,也行;至于我,到了朝鲜,脑袋里大多盘旋的,是那些年夏天的冰棍、巷口的打弹子、还有爷爷口袋里那只冒着热气的老式手表。

所以,如果你去朝鲜旅行,带着几分怀旧心情,年龄大一点的人反而更能感同身受。基本上,你会看到不少爷爷奶奶级别的游客,就算有孩子,那也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的,感觉像是家族团聚一样,亲戚朋友都在身边。

朝鲜是不允许自由行的,哪怕你很想当个孤独的旅行者,也只能加入团体旅游。

说到跟团,朝鲜的跟团游,可不是像你在其他地方见过的那种。你基本上不可能随便走,哪里能去,去哪儿,啥时候走,啥时候回来,全部都得听导游安排,得时刻保持在视线范围内,绝对不能“离经叛道”。

在这里,入乡随俗可是生死大事,尊重人家的规则是必须的,反正,想自由活动,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几天的团,去到哪里,玩的怎么样,真没啥区别。一两天的小团,基本上只会在边境附近转悠,不超过新义州,根本没什么可看的,别指望有啥震撼心灵的景点,倒不如直接放弃。

如果时间长一点,比如三天四晚或四天五晚的团,或许能乘坐国际列车一路奔向平壤,也可以选择飞高丽航空直接飞过去(高丽航空,不是个明星航空公司,但却是能带你穿越的“靠谱”选择)。

不过,我个人觉得,朝鲜这种地方,待得久了很容易怀疑人生,毕竟,时间越长,越容易想家。

丹东的街头,几乎每个转角都有旅行社,广告牌和招牌写得五花八门,不知道是太吸引人,还是太能让人头大。

很多人走过路过时,都会被各种旅行社拉着拉着去办个朝鲜之旅。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多人都去,应该靠谱吧?

错!这地方良莠不齐,真假旅行社难辨,如果没有当地朋友的推荐,你很容易就掉进坑里。还好我有个朋友帮我打点,才总算报名到了一个价格公道的团。

报名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前20天预约,走个团还得按朝方的时间安排,完全是“卖方市场”,想去哪个景点都得听人家的安排。

在朝鲜境内,有个小细节需要特别注意——拍照。

你真的得像个间谍一样,低调点,别让别人看到你偷偷拿出相机。带着超过200mm的长焦镜头,几乎可以当做违法设备来查收。摄影爱好者到了这里,会感到被“束缚”得相当有趣。

朝鲜是个相对封闭的国家,有些技术设施差点,所以海关人员甚至不知道Kindle是什么玩意儿。你最好别带些不常见的设备,以免惹麻烦。iPad是可以带的,倒是没啥大问题。

至于Wi-Fi?呵呵,根本不可能,手机信号都不稳定,你完全可以把自己从外界的联络中“失联”几天。这也挺有意思,没了手机,也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次旅行,反正也不指望能在那儿和外界保持“网络关系”。

关于从丹东到平壤的交通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从口岸坐大巴到新义州,再转乘朝鲜的旅游专列,硬座票价2480元,再加上800元的演出票价。

另一种方式,是从丹东火车站坐国际列车,卧铺票2650元,再加上800元演出票。大家都得交演出票的钱,不交就出不了国。

如果你真的要住更好点的酒店,选特级酒店吧,价格贵300元,不过据说这酒店也挺“特”的,老旧得不太符合现代人的标准,真的没必要非去那儿住。

说到朝鲜的火车,速度可真慢。从丹东到平壤,200多公里的路程,竟然能跑上8小时。到那时,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时间的折磨”。

第二天早上8点20分,我们在丹东火车站集合,满怀期待,准备踏上这趟充满未知的旅程。丹东火车站的售票大厅,跟进站口连通,挺方便。对于国内游客,直接刷票进站就行。作为国际游客,我们得绕到另一个入口,稍微麻烦了点。

火车启动后不久,便驶向了中朝友谊桥。过了桥,没多长时间,火车停在新义州车站进行入境检查,检查过程很原始,基本上就是人工开箱检查,没有X光机,所有护照和签证都得交给工作人员,手机型号也要登记。

检查完之后,大家都要站起来接受搜身,分开男女搜身的安排,让整个过程显得更加“正规”了。

朝鲜不允许外国人持有朝鲜的货币,所有的消费只能用人民币、美元、欧元或者日元。

如果你碰到售货车,那场面真是不可思议。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惊人,围得水泄不通,售货员甚至来不及补货。

到达平壤:走在土路上的车轮印

从中国丹东到平壤的火车旅程,简直是“慢旅行”的代名词,200公里的路程竟然耗时八小时。

火车车厢老旧,硬座让人有点“怀念”80年代的过往,而车内的气氛,就像是一场时光倒流的旅程。

车窗外是荒凉的田野,偶尔能看到几头黄牛在田间懒散地吃草,旁边不远处,田里的麦子正被一群农民用镰刀一茬一茬地收割,效率堪称“古早版”。

明明一台收割机就能解决的事,怎么变成了几百双手的合作?这就是朝鲜的农业,一点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地进行着。

而道路的情况也大概是能让你感受到整个国家的“慢”的节奏。几乎没有柏油马路,地面大多数还是黄土路,车一开过去,灰尘四起,路旁的孩子倒是完全不介意这一切。

而那些小小的车站,总能看到一些朝鲜人下来,忙忙碌碌。与我们同行的游客,所有的车厢几乎都被锁死了,你根本无法和车厢外的人交互。

平壤的“烂尾楼”——柳京饭店

当你终于抵达平壤,你会不自觉地被一座奇特的建筑吸引——那就是柳京饭店。它高高耸立,仿佛要穿破天际,震撼了所有人的目光。

但不幸的是,看似雄伟的建筑实际上已经烂尾了将近三十年,依旧未完工,成了平壤最具“代表性”的烂尾楼。

两江酒店——简单却透着干净

从车站出来,我们入住了两江酒店。这座酒店名字挺“高大上”,位置却更有趣。位于大同江和普同江的交汇处,在一座孤山上,四周视野开阔。

这酒店老旧,设施和装修都可以用“怀旧”来形容,但至少很干净,地毯也擦得透亮,清扫得一丝不苟,符合了“怀旧而不脏乱”的定位。

不过,有个小插曲。我们住进房间,发现浴缸底下漏水。真是让人无语,如果是在国内,肯定立马要求换房间。

可在这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无奈”,你知道他们很用心,尽管设施不齐全,也努力维持着干净整洁。

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向服务员要了一把笤帚,开始了“扫水大战”。

至于电力问题,咳咳,第一天居然停了两次电。大家都心照不宣:在朝鲜,停电已经是常态。

食物是朝鲜的“真香定律”

说到吃饭,朝鲜人的饮食。他们在这方面,完全没有走“精致”路线。你能想到的冷面,冷菜,基本上是他们的主打,哪怕冬天冷得跟北极似的,冷面里也要放上一块块冰块,绝对“冷到”你心底。

而为了迎合我们这些“外宾”,他们特意准备了热菜,份量十足,桌上一堆菜,足够我们八个人“消灭”。

虽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美食,但这顿饭,吃下去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物的原生态味道。清新的蔬菜,不加化肥的绿色食材。

当然,拍照这事儿,我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你知道,在朝鲜拍照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特别是餐厅里。我试图拍一张餐盘的照片,结果被服务员盯上了。

她立刻过来检查,给我一顿“表情管理”,并要求删掉那张拍了四分之一米饭的照片——因为看上去米饭不够“丰盛”。

所以在朝鲜,不是拍什么都能拍,拍美女可以,拍美食要有“分寸”,不能让国家丢了“面子”。

最后,我默默删除了那张“米饭照”,继续心安理得地吃着热菜。

“三大免费政策”与朝鲜的真实

导游给我们介绍了朝鲜的三大免费政策: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免费。

尤其是医疗,哪怕是重病,也可以“免费送到中国治疗”,治好了回来也不需要掏一分钱。光听着就觉得好像进入了天堂,问题是,这三大福利真的能惠及全体国民吗?

别忘了,朝鲜人口才3000万,如何保障公平分配?

住房方面,朝鲜实行的是按家庭分配房子,结婚就给分房,孩子越多,房子越大。听起来似乎很“社会主义”,但是问题来了,房子好不好,地段如何?

导游很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毕竟,这种制度如何落实,大家心里都有点“数”。不过,这些福利在朝鲜的官方宣传下,似乎永远是“完美”的,没有瑕疵。

走在平壤街头:

走在平壤的街头,没有像大城市那样的喧嚣与忙碌,反而是那种踏实的生活节奏。平壤的公交车总是排着长队,大家排队时井然有序。

这座城市的商店也是极其简朴,很多招牌上写着“冰镇饮料”,实际上就是卖瓶装汽水和零食罢了。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未来科学家大街”了。据说这里的房子都分配给了朝鲜的教授和博士,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

平壤的女交警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颜值很高,只可惜,我们始终不能拍照,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

朝鲜:不加修饰的“普通”

离开平壤市区,车外的风景渐渐单调,乡间的道路两旁是低矮的土房、散漫的农田和悠闲的黄牛。

车里,大家开始沉闷地打盹。其实,不用多说,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风景。

倒是那些野生猕猴桃,让一些游客挺感兴趣。个头小、味道淡,吃着倒是有点意思。像是山里自生的小东西,吃着就为了好玩,完全不觉得它有什么“奇特之处”。也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味道,吃个小新鲜而已。

途中路边有个摊子,梨子一盒20元,猕猴桃5块钱一袋。价格嘛,不算便宜,也不算贵,像极了那些游客和我一样,看看这小摊,顺便买个玩意儿,带着好奇心继续往前走。

妙香山:所谓“国礼”,其实有点“严肃”

开了三小时车,到了妙香山。说是“山”,其实也就是去个“礼品馆”看看。礼品馆里展示着各国送给朝鲜的各种纪念品,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显得特别有份量,馆内对待游客的方式也是非常“正式”——包包和手机必须存放,安检一个不漏。

进去后,看到的一些“礼品”挺有意思,什么都有,从简单的纪念品到外交互赠的大礼,背后讲的是国家间的故事,哪怕你没太在乎过,看到这些东西,心里还是有点“沉甸甸”的。

这里的饮料价格让我一阵心疼,一瓶欧洲进口的可乐竟然卖了我10块人民币!这也太“贵族”了。

想想你在国内就能在超市里买到的同样产品,价格差距真是能让人无语。就在我们端着这些“高贵饮料”喝的时候,导游说了句:“其实,朝鲜的物价也不是随便涨的。”

我在心里默默想,行吧,贵就贵,反正是来“参观”不是来“购物”。

普贤寺:穿西装的朝鲜人和奇怪的挥手

从礼品馆出来,我们去到了普贤寺。普贤寺的门口有一群穿得相当讲究的朝鲜人,男的西装笔挺,女的则穿上了朝鲜族的传统服饰,走起路来非常正式,像是开会前的代表。

就这么突然,大家互相“挥挥手”,这时我开始觉得,这事儿真的有点奇怪。

大家站着不动,然后有一个大叔,他举手想和我们打招呼,又好像有点害羞。于是他举起手来,假装摸摸头发,然后手又放下,搞得我差点笑出声来。

普贤寺附近有卖松茸的摊位,一盒要70到80元,价格不算便宜,卖的还是“开伞”的松茸,香气早就没有了。

这样的松茸,估计是为游客准备的,想吃新鲜的,估计得去野外亲自挖。

主体思想塔:平壤的天际线

接着,我们来到了平壤的标志性建筑——主体思想塔。导游提醒我们,可以选择上塔,要额外支付40人民币。

我们坐电梯到了塔顶,一出来,大家忍不住惊叹了:“哇!平壤的建筑真的是不简单!”远远看去,平壤的建筑挺漂亮,宽敞大气,街道整齐,给人一种不太符合我们预期的感觉。

朝鲜地铁:不太明亮的地下世界

接下来的行程带我们去平壤的地铁体验。这条地铁完全是“朝方独立建设”的,导游说得很是自豪。

实际上,网上查到的资料可没这么说,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俄援建的。无论如何,地铁的深度非常深,平均都在100米以上,站在站台上,感觉自己真的是在地下城市里。

我们坐了一站,光荣站到复兴站,时间倒是过得飞快。

走进车站,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拍几张照片,结果一下就被导游催得没时间思考。地铁站的设计挺有“历史感”,墙上有各种图像,浮雕、壁画一应俱全,看得我差点就忘了这是地铁站,而不是某个革命纪念馆。

然后就是黑暗,站台的灯光非常昏暗,照片就是拍不清楚,焦点全跑偏,完全是硬凑的几张。

地铁到站后,我们被安排在同一节车厢里,和当地人基本隔开,生怕我们乱跑。

车厢很小,但哪怕会说几句韩语,和朝鲜市民聊聊天,导游也是会阻止的——别试图和他们交流,“规矩”就是这样,游客和本地人是分开来的,隔着一层无形的“幕布”。

这里的物价“有点意思”

从地铁出来,我们去了光复商业中心。和国内的超市差不多,有一点不同——进超市之前,得先把包存好,放在一个迷彩袋里。反正看上去就是防盗的。

超市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可是价格却让人有点意外。方便面差不多六块钱人民币一包,抽纸一包两块多人民币,饮料也不便宜,看似便宜,实际上比起朝鲜普通工人微薄的工资,这些商品大概都不太能“下得了手”。

你想,朝鲜大学生一个月才挣533人民币,工人也就400人民币,这些商品对他们来说,就像国内的奢侈品一样。

平壤公共自行车:不经意的小惊喜

有点意外的是,平壤居然有公共自行车!这可让我眼前一亮。

朝鲜的公共自行车和国内的类似,有专门的租车点,旁边有岗亭,得先登记,输入密码才能开锁。

平壤的公共自行车,真的是完全没想到。要知道,这地方可不是什么“大城市”,居然也能提供这种便民服务,真是个不小的惊喜。

冷面:被“翻车”的美食体验

到了最后,当然得试一试朝鲜的招牌美食——冷面。

导游大力推荐的那家冷面店,号称是平壤最好吃的,价格也不便宜,每碗要30元人民币,比国内贵了不少。

结果端上来的冷面,和我在国内吃到的差不多,面条冷得冰冰的,吃着确实“凉”,可是味道嘛,完全没有国内那种酸酸甜甜的感觉,就是“冷”字当头,吃了几口,真觉得有点空洞无味。

看来,冷面在国内的“本土化改造”可真是让它变得无敌好吃,到了朝鲜,基本就是“冷”,再没有那种酸甜的“诱惑”了。

说到最后:

走这趟旅行,真的是和自己的偏见斗智斗勇。说实话,一到朝鲜,很多东西打破了我原来的认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