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麦家的《人生海海》?

发布时间:
2024-05-21 17:00
阅读量:
19


今天读完了麦家的新作《人生海海》,这本书一共三部,我看书算快的,也读了近6个小时才读完。

新闻上说这是麦家历时八年之作,几易其稿。若是这样,那怕是叫人失望了。

先说好的方面吧,人物塑造还是不错的,阅读的过程中,各方性格迥异鲜明的人物轮番登场,令人印象颇深。

其次叙事线条多而不乱,抽丝剥茧中娓娓道来,且在重点的情节关口着墨颇多,甚至烘托出些许悬疑之感,隐隐有《风声》的味道。

故事的本身极为精彩,讲述一位大时代中传奇人物的一生,将个人的小命运置于时代的大滚轮之下,读罢后难免感叹命运之不公、世道之沧桑、人生之微茫。


整个写作中亮点也是颇多的。

例如给读者开了上帝视角,一路上跟着一个书中称为“我”的小屁孩了解了主角“上校的一生”。透过“我”的眼,“我”的偷听行动,“我”在事态发展中的思想变化,“我”的周围环境和人物关系,让读者有了这种沉浸式的旁观者体验。

如果直接通过“上校”的口来描述自己的一生,难免有用力过猛的可能。通过旁人的眼,还是一位十岁的小屁孩的眼,那味道该是刚刚好的。

上校的故事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我”通过上校的故事感悟到了什么。这也是作家写作的终极畅快之处。

所以麦家让我们跟着这个“我”一路成长,长着长着就分不开了。“我”的所思所想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读者的所思所想。

其次就是通过塑造上校光辉伟岸、英勇能干的人物形象来衬托他悲惨命运的唏嘘之感。

在书中,上校被塑造成了一个接近完美的男人。用他女人的话说,那叫:英俊、能干、英勇、幽默。噢对了,书里上校还有个天赋异禀的“活儿”,不过也就因为这个天赋异禀,才有了后来的一档子麻烦事儿。哪个天赋异禀呢,就是所有男人都妒忌,女人都发癫的“活儿好”呗,这可就是作者偏心眼子了,塑造了这么个完美的人,你说气人不气人。

但这气啊,也确实生不起来。因为上校也太可怜了。

当木匠当的好好的,被抓去充了军。当兵当的好好的,又被抓去做了特务。做特务就做特务吧,又因为自己的“天赋异禀”被女日本鬼子看上了,小腹上还给刺上了字,大概就像给囚犯打上了戳吧,擦不掉抹不去的,让人永远忘不掉自己的身份。上校之后的悲惨命运也就因这个“戳”而起了。至于这刺字究竟写了啥,就不在这剧透了,大家有兴趣自己看书就是。这可是书里精心埋藏的一个大谜团。

这上校的霉运还没倒完,好不容易成了有名的外科医生“金一刀”,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无数,又被扣上了莫须有的强奸罪,这下可好,以前所有的丰功伟绩全数抹去,打回原籍。本来吧,上校有能力又有钱,按说打回原籍,也能好好过生活的。结果又碰上了文化大革命,被重点批斗,然后就阴差阳错的扯出了身上的字。

这字是上校的命啊,命丢了也不能漏了这字啊。上校的命运由此向着悲惨一去不复返了。最后上校疯了,在红卫兵要当众扒他裤子的时候疯了。

你说说,这么近乎完美的一个人,救了那么多条人命,糟了那么多罪还不算,最后生生地被逼疯了。

所以,作为读者的我们,恨啊,怨啊,不甘啊,同情啊,惆怅啊,这些情绪都有。就像是书里的“我”一样,从最开始把上校当成个怪物,到最后把上校供成自己的另一个爹。读者们跟着这个“我”一路窥探着上校的一生,在故事的最后,就算不把上校当爹,也是把他当兄弟,真真的尊敬他也心疼他的。

这就是麦家安排的巧妙之处,恶有恶报那是应该的。普通人有恶报那都只能算是命途多舛,只有好人甚至完美的人有恶报,那才最能扒拉人心呢!泪点低的流2行泪,泪点高的也少不了在心头叹下一口气。

命运啊,生活啊,人生海海啊。





上面都说的是好的地方,下面咱们说说不好的地方吧。先声明这是一家之言,麦家老师写作水平比我强多了。只是这本书我看完之后总觉得欠着那么一口气。就像是情绪都到位了,就差那么一下子,可没等到就结束了,这情绪上不去下不来的,软塌塌的慢慢消散了。

先说第一个不好的地方吧,这本书里无关紧要的描述和情节太多了,对主旨的凸显并不能起到明显的帮助。3部啊,我看了将近6个小时,感觉就像登山登了6个小时,走了好些岔道,也拜了一些小庙小神,好容易登上山顶,反而发现那风景也是平平了。

对这一点,我个人揣测是,麦家先生身上还是有商业作家的影儿的,他的作品总还是要改编成影视剧啊之类的,所以环境表述得细致,情节得曲折,要是能有反转和出人意料那就更好了。从阅读体验上讲,读者确实会有一种急于想要知道故事情节走向的紧迫感,读完后回味细品整个故事,却发现有些情节可有可无,故事的核心也变得有些模糊和苍白了.





当然,这一点不好的地方其实无伤大雅,下一点才是硬伤。

我觉得“人生海海”这名字起的就是个败笔。严格意义上也不算是败笔,是这个主题太好了,但书里没写出来,衬不上这个题目。

“人生海海”是什么意思?在书里有具体的解释。书里说:

人生海海是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书里还有一句话提到了人生海海,我觉得更能说明含义,书里是这么说的:

记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如果你死了,我在阴间是不会嫁给你的。记得当初你向我求婚时是怎么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看了这两段麦家专门放在书里解释人生海海的话,大家也应该明白了人生海海具体是个嘛意思了吧。

如果说人生海海的意思只是“教人好好活,不去死”的话,那我觉得书名叫这个是OK的。咱们看看书里的人物,那个不是被生活蹂躏了个遍,最后还得吊着一口气不愿意离去?

书里最重要的主角上校,最后疯了,疯了之后还好好的活了几十年,活了近百岁。用上校的爱人林阿姨的话讲,那叫:他可真能活啊。就算是最后到了弥留之际,也是足足一口气撑了4天才撒手。

还有林阿姨,好端端的一个姑娘,给上校的老娘养老送终完,又陪着上校这个老小孩几十年。虽然是照顾心爱的人觉得踏实,安心,但用林阿姨自己的话说,总归是“怀念他以前的笑声的”。

还有书中“我”的爸爸,把儿子送走,老子逼死,最后守着一块心病过了几十年。这个心病的鬼把他困在自己最不喜欢呆的老屋里,不能挪动半步,心不自由了身子哪敢自由。

还有最典型的“小瞎子”,被上校以为偷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刺字,十几岁的孩子被隔了舌头,挑了手筋,靠着哇哇乱叫的乞讨,照样乱七八糟的活着。

如果人生海海就是活着,那我认为,全书里最能代表人生海海的非小瞎子无疑了。



但我相信,人生海海当然不止是活着,麦家想表达的人生海海,大概总归离不开“热爱”和“勇气”这2个词吧。

命运呼啸而过,太快了,模糊了。

有的时候命运的决定权像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有时又感觉捏在不知道什么人和时间的手里,这种无常和诡谲,任谁都怕,所以更离不开热爱和勇气。

其实艺术啊,绕来绕去绕不开生活,而生活绕来绕去绕不过热爱和勇气。这话题不新鲜,但确实是人生的终极命题。这命题不好解,但一旦解好了,那就是旷世佳作。

很可惜,这部作品我觉得解了一半。人生的复杂多变,命运的强势无常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主线和副线的人物故事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任何一个在看这本书的人,我想都会怅然若失地感叹一句:这命运怎么这么会捉弄人呢?

但这部书里所有的人,总归是少了那么点“热爱”和“勇气”的。

人生海海如果只是“好好活着不去死”,那便只能算是凑活着活,算不得热爱着活。

凑活着活是被动倾向的,热爱的活是主动倾向的;凑活着活是死气沉沉的,热爱的活是热气腾腾的;凑活着活是靠着一个执念撑着不咽气,热爱的活是什么都不靠的不言弃。

凑活着活的衡量标准是时间,热爱的活的衡量标准是质量。凑活着活的人有执念但没精神,热爱的活的人没执念但精神笔直。凑活着活的人很脆弱但不容易被打倒,热爱着活的人很坚韧但也能懂得放下。



我们不能说一个一直活着的人叫热爱生活,我们也不能讲一个离去的人叫不热爱生活。讲了这么多,这里面的微妙其实就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热爱”二字。这个概念太过抽象,想来想去,想到了尼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这“热爱”二字大概便是“起舞”的意思吧!

书中提到的罗曼罗兰那句有名的话也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在我心里,我觉得那句话肯定是热爱着活的。和凑活着话压根是不沾边的。





再来说说“勇气”。

热爱生活无疑是需要勇气的。放下执念无疑也是需要勇气的。

在这部书里的人,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被执念缚住了手脚的人,但偏偏少了点挣脱的勇气。因此,大概就算是想热爱生活,但终也是有心无力了吧。

书里最典型的是“我”的爷爷。爷爷在村子里是响当当的、受人尊敬的人物。书里经常出现很多爷爷讲的话,讲的很是明德、明理。每次“我”有迷茫的时候,总是少不了“爷爷讲”。但就是这么一个耳聪目明的爷爷,却被自己的执念误了一生。

“小瞎子”受伤后报复性的污蔑上校和“我”的父亲是鸡奸犯。这事儿本就是爷爷的一块心病。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和上校太好了,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他也怀疑自己的儿子是鸡奸犯。可他越是怀疑,就越是躲着,越是躲着,就越是忌讳。这就像是上校小腹上的那个刺字,这“鸡奸犯”就是爷爷的刺字啊,于是他脑袋就恍惚了、无法思考了、坏掉了。最终爷爷跑去告发了上校,唯一的条件就是让政府出面证明上校不是鸡奸犯。而这一告发举动也造成了自己整个家族接下来20多年的分崩离析、颠沛流离。

主角上校也是被执念所悟的人。他的执念就是肚皮上的刺字。他自己就是外科医生,要说发狠除掉刺字,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于登天的事情。但他割了2刀,留下2道疤瘌,终于是放弃了。用书里的话说是:“给自己剃头总是很难的,人也总是想不周全,会有侥幸心理。”可既然存了侥幸心理,就不该再有执念。可是上校有,他怀疑小瞎子看到了自己的刺字,因此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啊,被上校割了舌头,挑断了手筋。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是觉得身上发冷的。我意识到不管上校的命运多么悲惨,多么的无可奈何,我总归是无法全心全意的喜欢他了。后来,在要被当众扒下裤子的一瞬间,等于要把上校心里最深处难以启齿、羞于见人、见了人就等于死的执念公诸于众的时候,上校疯了。这执念已经深入骨髓,浸到脑袋里了,人又怎么能不疯呢?

还有“我”后来娶的老婆,很好的一个姑娘,因为生活所迫曾经失过身子。结婚后,为了远离那些流言蜚语,为了让“我”可以干净、体面,关了铺子,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却奈何手头拮据买了一辆刹车有问题的车,自己和孩子的性命也终是被这破车夺去了。



书里最有勇气的人,我认为是林阿姨。她也是我觉得在书中唯一一个和命运狭路相逢而略占上风的人。上校疯了,她却毅然决然的嫁给了上校,2个人相濡以沫几十年。上校走后,林阿姨把上校拾掇干净,自己也换上新衣服,一切安排妥当后,躺在上校的身边体体面面地走了。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这是需要大勇气的。

但林阿姨也是有自己的执念的,她执念于上校要了她又不娶她,执念生恨生恐生怖,最终反被旁的人利用了这执念了。

总之,这书中的人物大抵是鲜明有余,但“活气儿”不足的。所以这书看的人窝心,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的郁结在胸口,最后叹一句人生海海,也不过是写满了怅然若失和无可奈何,少了畅快和通透。

说到畅快通透,不得不提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麦家也是非常喜欢这本书的。王小波的书其实讲到底也讲的是热爱生活。在他的笔下,陈清扬也有过自己是不是“破鞋”的执念,但她最终“下定了决心,走上前来,接受摧残,心里快乐异常”。她爱上了和自己“搞破鞋”的王二,而且这事儿永远不可能改变。她把这事儿告诉了王二,说完她就走了,俩人再也没见过面。《黄金时代》给人一种执念破除的淋漓畅快之感,这背后隐藏的是主角对生活的反思和通透。这一点,我想《人生海海》还是远远比不了的。

麦家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不是大段对人生海海意义的描述,而是一句不起眼的小话:

报纸上说: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别人眼的。

这话说的真好,若要真能写出这句话,《人生海海》这部作品就是一部堪比《黄金时代》的佳作了。


我的更多回答: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想表达什么内容? - 灵儿的回答 - 知乎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想表达什么内容?

如何评价中国作家豆豆? - 灵儿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评价中国作家豆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