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发布时间:
2024-05-08 15:42
阅读量:
24

江姐在牺牲前,留下遗言,希望儿子彭云长大后要为新中国奋斗。但彭云不仅没遵循母亲遗愿,反而定居美国,许多人骂他忘本,为何不回国?他只说了五个字:我已经老了。


1949年,江姐英勇就义,年仅29岁。早在一年前她的丈夫彭咏梧已壮烈牺牲。三岁的儿子彭云就交给了彭咏梧的前妻谭正伦抚养。


江姐留下遗言:“教导他能秉承我们夫妻的遗愿,长大做一个正直的人,为建设新中国奉献终生。”


谭正伦对彭云视如己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彭云很有志气,从小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学习更是出类拔萃。


1965年,19岁的彭云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鼓励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投身报国,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奋斗,完成母亲的遗愿。”


谭正伦看着这个慢慢长大的优秀少年,仰天说:“孩子在长成你们期望的模样!我没有白费力气。”


大学毕业后彭云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到了沈阳一家工厂工作。在这里,他一人身兼数职,每天都要忙到最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他说:“这点苦这点累算什么,学来本领就是要给祖国建设出力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之后,他被调入了北京一个研究所任职。由于当时懂英文的人很少,研究所引进了有关的英语文献,翻译的任务落了彭云肩上。


他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前进,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一点地攻克难关。以惊人的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他的拼搏精神得到同仁的赞扬。他却谦逊地说:“趁着年轻多为国家做些事情,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彭云从来不满足现状,一直没有停止学习,就想多学些知识,多增长本领,能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1977年,彭云考上了中科院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他自信地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专业,凭我的所学,今后一定能填补祖国这个领域的空缺!”


三年后,彭云被公费派往美国留学,继续攻读他的计算机专业。进入美国马里兰大学,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毅然返回祖国。


回国后,彭云分配在中科院软件所做科研,可是他逐渐发现,这里不是很适合自己。


当时我国的学术发展还不先进,需要的是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的相结合的人才,但是他在美国所学夹在了这两面的中间,既没有尖端的理论,也不能做到完全的应用。


这让他一时陷入了困惑,感觉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深造,学成再报效祖国。


1987年,他决定再回美国继续学习。马里兰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经过磨炼,彭云成为美国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也被马里兰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彻底阻断了他的回国道路。


尽管如此,彭云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流淌着烈士的热血。他为自己没能留在国内建设祖国深感遗憾。转而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继续完成母亲的遗愿。


彭壮壮是个争气的孩子,考到了哈佛大学,毕业后直接回国寻求发展机会。


彭壮壮是幸运的,刚一回国就在一家全球管理咨询公司担任要职,为我国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制定了发展策略,加快了他们国际化的步伐。


同时,彭壮壮还成为了我国高科技行业的核心成员,吸引国外有实力的集团来我国投资,让优良的项目在我国生根,提高了我们国家整个高科技行业的综合能力。


彭壮壮说:“眼前取得的成绩让父亲感到欣慰,以后我还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我是烈士的后代,要为祖国建设奉献我的全身心,也是替父亲完成奶奶的遗愿。”


现在的彭云已经是古稀之年,每当提到这事,总是很遗憾地表示:自己就是想多学些东西,等学到了就回来报效国家,可是还没学到却发现自己就老了,回国也不能再做什么,那就不回国了。母亲希望我能成为正直的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我就完成了母亲的一半遗愿吧。


彭云虽然身在美国,但一辈子并未改变中国国籍,只是没有把握住时机,最终他的抱负在儿子身上得以实现,也不再有什么遗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什么样的身份,都不妨碍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保持一颗爱国的心,谨记自己是中国人。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