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将帅拥兵几十万,上百万,为什么没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发布时间:
2024-05-07 08:06
阅读量:
18

建国初期没有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但事实上还是有山头存在的,如果六大行政区长期存在,解放战争这些将帅长期在地方一肩挑,且他们寿命比太祖还长的话,还是有可能出现割据的局面。正是为此,中央才有五马进京、军事主帅调京、撤消六大行政区、军区司令互调、大小运动等具体操作,才把这些可能消弥掉,但仍然发生了蒙古事件。

附摘09年新浪的一篇文章:建国初六大行政区设立与撤销之内情

建国之初,对地方军政机构设置,中共中央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于各大根据地和各大野战军,亦即各大山头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始时实行了大行政区的管理体制。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除华北人民政府并入中央外,其他五个大行政区都设有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

  在六大区里,中央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和军政委员会主席,即党政军一把手一肩挑的,有三位。如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都由林彪一人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都由高岗担任;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都由彭德怀担任。

  其他如华东、西南,也基本上是党政军一体。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军区政委为饶漱石,陈毅为军区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区司令员为刘伯承,西南局第一书记为邓小平。

  只有华北区的情况稍微特殊一些,如1949年建国前后,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为董必武,华北局第一书记一度由刘少奇兼任,后才交予薄一波,军区司令员则为聂荣臻。

  但无论如何,经过这样一种设置后,各大区军政权力机关,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牢牢地控制在中共中央派出机构,即各中央局的领导之下的。

  当然,对军事行动及其建政需要的这种迁就,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彭德怀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离开了西北地区;刘伯承则主动要求去筹建陆军大学(即后来的军事学院),离开了西南地区。林彪将原四野主力交给彭德怀带去了朝鲜,自己以治病为理由去了苏联;聂荣臻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入住中南海,协助军委处理全军军事作战事务,无暇多顾华北军区的工作。

  于是,建国不过一年时间,六大军区司令员中,三位最具军事才能的将领均脱离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聂荣臻虽仍兼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职务,其实也离开军区的具体工作了。

六大行政区最终撤销

  然而,将各大区主要军事将领调开,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毛泽东从1952年开始,陆续通过各种办法,把各大区书记,包括邓小平、饶漱石和高岗,以及在地方上有较大影响的叶剑英等都先后调到北京来,让他们担任中央一级的领导工作。1954年,又进一步把大区仅剩的负责的军事将领陈毅、贺龙等也都调到中央来了。

  按时任高岗秘书的赵家梁所说,毛此举实为“一石三鸟”。第一,各路“诸侯”进京,群英聚集,加强了中央的领导力量。第二,计划委员会成立,在职能方面平分了中央政府的“半边天下”,“形成刘(党务)、高(经济)、周(外事与统战)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第三,把各大区首领调到自己身边来,这是砍“山头”、削弱“诸侯”大权的重要一步,“不失为调虎离山,防患未然之举”。

  事实上,就砍“山头”一点而言,大行政区的制度容易造成中央与地方权利切割,便利于各大区之间在利益上相互依托,进而向中央闹独立性的问题,在1953年的“高饶事件”中充分暴露了出来。

END